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其中,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500臺,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000臺。在汽車制造等高新產業領域,機器人90%是進口的—庫卡的、ABB的、安川的。一汽、二汽、北汽、南汽這些大汽車廠,機器人用的基本都是外國的。
國際智慧產業聯盟、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介紹,我國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與國外同行的差距,體現在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尤其是原始創新薄弱;智能化水平較低,機器人雖然能夠替代人擔負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是,機器人也需要智慧,開始向智能機器人轉化,真正實現“人機一體”化目標還需要下功夫。
“在美德日韓等國家,機器人使用密度已超過五成,一些完全自動化的無人工廠,以前要百人耗費兩周的工作,現只需4人指揮一天時間就可完成。”羅百輝表示,目前,我國對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的需求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預計中國有望在2014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保有量將超過14.5萬臺。而根據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規劃》,預計2015年相關設備銷售收入將達1萬億元。
機器人的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泉州“智能制造”發展空間巨大
30多年前,泉州打造了龐大的制造業體系。現在,泉州制造業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但當初的土地、勞動力等要素資源“紅利”已日漸消失。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工業領域的智能化、自動化競爭日益激烈。作為工業的“母機”,裝備制造業可為傳統制造業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鍛造出新的產業競爭力,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成了泉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數控機械生產目前仍是一個朝陽產業,國外制造業發達的國家數控化率能達到70%到80%,而我國只達到30%。”福建嘉泰數控總經理蘭猛說,很多企業仍使用落后的生產設備,缺少數字化、智能化的高端技術支撐。
“目前,泉州制造業大多自動化生產水平偏低,大多數企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因此,‘智能制造’發展空間巨大。”泉州市科技局局長顏志煌說,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推動支持下,泉州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半年多來,有1000多套國產數控和伺服系統走進紡織鞋服產業,數控機床產業配備了100多套數控設備,建材行業擁有200余套最新的國產數控系統,相關應用企業通過數控設備可減少20%至30%的勞動力用工。
去年底,泉州在全省率先試點實施“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推動、支持下,泉州全力提升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近日,中國工程院決定將泉州市作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樣板和實踐范例。
作為福建省民營經濟的龍頭,泉州以制造業見長,其實施的這項工程對我省各地機械裝備產業搶占未來“智能一代”的發展先機,打造福建制造的升級版有什么啟示?日前,記者走訪了泉州的一些企業和部門。
新機械帶來新“紅利”
在晉江市力達妙手機器人公司內,1臺與餐具機配套的取送料機器人正在工作。在翻飛20秒間,機器人便完成了取放料動作。
力達公司只成立不到一年時間,但其機器人產品已經研發到第三代。“這臺1.1版本機器人能夠代替4—5名員工,緩解企業招工難。”力達董事長吳育旗說,原來餐具生產主要依靠人工進行稱量、放料、取料等流程,操作難度高,危險性較大,而新研發的機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這一部分流程。最近,臺灣意升機械有限公司已訂購150套。
“企業轉型,催生對制造裝備升級換代的巨大需求,這正是促使政府出手推進‘數控一代’示范應用的一大原因。”泉州市有關負責人說,越來越智能化的設備將為企業帶來更高的質量保證,創造更高的生產效率,并提高生產的安全性,這是新機械裝備給泉州制造帶來的新“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