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2日,江蘇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至發稿時已死亡75人,傷186人,引起了舉國上下的震驚和傷感。隨著媒體的曝光,牽扯到的諸多觸目驚心的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揭開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累累傷疤。
官方現已確認,導致此次事故是因汽車輪轂拋光產生“粉塵濃度超標,遇到火源而發生爆炸”。調查中不難發現,除了廠房設計和工藝安排有問題(生產工藝路線設計過緊過密,2000平方米的車間內布置了29條生產線,300多個工位)外,還沒有按規定在每個崗位安裝獨立的吸塵裝置和防爆配置等安全設施,就連基本的勞防用品都沒能配備到位。此外,更匪夷所思的是,不僅沒有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而且嚴重違反勞動法,超時作業,環境污染極為嚴重。如此現象,豈能不憂?
應該說,此次駭人聽聞的爆炸事故并非偶然,而是非人性的低成本競爭的惡果,不能不發人深省,一方面,此事與整車企業追求更低采購價格壓價有關;另一反面,則與零部件企業為降低成本,不顧安全隱患,攫取利潤有著根本關系,都是造成昆山中榮悲劇的緣由。
一位零部件企業老總坦言,昆山中榮爆炸案教訓慘重,所暴露的問題,與汽車產業的生態鏈有關。表面看是環境治理不到位,但深層次原因在于,長期以來整車與供應商的關系不對等。最下游的整車大廠往往會不惜千金砸廣告,但對上游供應商、尤其是沒有話語權的二、三級企業則相對壓制與苛刻。大廠拖延賬期、不斷削減供應商成本、不注重環保及供應商教育培訓。另外,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前期投入較大,短期內難以見效,如果沒有研發實力,只能依靠較為傳統的方式來運作,轉型升級也很困難。以昆山中榮為例,其長期使用手工拋光的方式,相對于自動拋光生產線成本肯定很低,在降低勞動力成本上進行盤剝。如此惡性循環,拷問中國汽車零部件業。
今天,我們不得不尷尬地面對這樣的現實;一方面中國汽車制造,尤其是汽車零部件領域已進入“數字化”、“無人化”、高度自動化的精益生產階段;而另一方面還有許多零部件企業仍擺脫不了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像昆山中榮這樣帶手工“作坊式”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絕不是個案,目前在國內比比皆是。另外,汽車零部件企業內部分配機制并未與時俱進的現象也頗為突出。根據咨詢公司Alix鄄Partners發布的調研報告,雖然近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率幾近翻番,整體利潤率略高于整車企業,但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卻并未同步得到改善。尤其在中國東部,如浙江寧波等地區,有非常多的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多數為工作環境很差的手工作坊。這些地區的一線員工往往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進入廠房,工作量繁重的同時,福利待遇卻與工作強度不成正比。這種不顧安全和員工健康的生產方式,無疑是汽車零部件業的倒退,讓中國汽車業蒙羞。
經過幾輪競爭和洗牌,中國汽車零部件業正處在脫胎換骨的裂變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昆山中榮爆炸案血淋淋的慘劇再次為汽車零部件產業敲響了警鐘,粗放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沒有技術投入和研發能力支撐的零部件企業正面臨淘汰出局的命運,而靠壓榨性的降本增效無疑是在玩火自焚,現在已到了必須堅決叫停的時候了!
官方現已確認,導致此次事故是因汽車輪轂拋光產生“粉塵濃度超標,遇到火源而發生爆炸”。調查中不難發現,除了廠房設計和工藝安排有問題(生產工藝路線設計過緊過密,2000平方米的車間內布置了29條生產線,300多個工位)外,還沒有按規定在每個崗位安裝獨立的吸塵裝置和防爆配置等安全設施,就連基本的勞防用品都沒能配備到位。此外,更匪夷所思的是,不僅沒有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而且嚴重違反勞動法,超時作業,環境污染極為嚴重。如此現象,豈能不憂?
應該說,此次駭人聽聞的爆炸事故并非偶然,而是非人性的低成本競爭的惡果,不能不發人深省,一方面,此事與整車企業追求更低采購價格壓價有關;另一反面,則與零部件企業為降低成本,不顧安全隱患,攫取利潤有著根本關系,都是造成昆山中榮悲劇的緣由。
一位零部件企業老總坦言,昆山中榮爆炸案教訓慘重,所暴露的問題,與汽車產業的生態鏈有關。表面看是環境治理不到位,但深層次原因在于,長期以來整車與供應商的關系不對等。最下游的整車大廠往往會不惜千金砸廣告,但對上游供應商、尤其是沒有話語權的二、三級企業則相對壓制與苛刻。大廠拖延賬期、不斷削減供應商成本、不注重環保及供應商教育培訓。另外,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前期投入較大,短期內難以見效,如果沒有研發實力,只能依靠較為傳統的方式來運作,轉型升級也很困難。以昆山中榮為例,其長期使用手工拋光的方式,相對于自動拋光生產線成本肯定很低,在降低勞動力成本上進行盤剝。如此惡性循環,拷問中國汽車零部件業。
今天,我們不得不尷尬地面對這樣的現實;一方面中國汽車制造,尤其是汽車零部件領域已進入“數字化”、“無人化”、高度自動化的精益生產階段;而另一方面還有許多零部件企業仍擺脫不了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像昆山中榮這樣帶手工“作坊式”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絕不是個案,目前在國內比比皆是。另外,汽車零部件企業內部分配機制并未與時俱進的現象也頗為突出。根據咨詢公司Alix鄄Partners發布的調研報告,雖然近年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利潤率幾近翻番,整體利潤率略高于整車企業,但薪資待遇和工作環境卻并未同步得到改善。尤其在中國東部,如浙江寧波等地區,有非常多的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多數為工作環境很差的手工作坊。這些地區的一線員工往往在沒有安全措施的情況下,進入廠房,工作量繁重的同時,福利待遇卻與工作強度不成正比。這種不顧安全和員工健康的生產方式,無疑是汽車零部件業的倒退,讓中國汽車業蒙羞。
經過幾輪競爭和洗牌,中國汽車零部件業正處在脫胎換骨的裂變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昆山中榮爆炸案血淋淋的慘劇再次為汽車零部件產業敲響了警鐘,粗放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沒有技術投入和研發能力支撐的零部件企業正面臨淘汰出局的命運,而靠壓榨性的降本增效無疑是在玩火自焚,現在已到了必須堅決叫停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