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決定自9月1日起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這一決定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商務部利用貿易規則為中國多晶硅企業主張合法權益,業界備受鼓舞。相關企業表示將增加多晶硅產量,保證國內市場供應。同時,也利用喘息之機,革新技術、降本增效,挖掘自身潛力,提升中國多晶硅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公告稱,鑒于今年1月20日對自美國和韓國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5月1日對自歐盟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采取貿易救濟措施后,我國加工貿易項下多晶硅進口激增,決定9月1日起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
據中國化工報記者了解,我國對進口多晶硅產品實施“雙反”等貿易救濟措施后,未能阻止國外多晶硅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我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外產品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入中國。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今年5月及6月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多晶硅均占當月總進口量的八成以上。
大量進口給國內多晶硅企業帶來了極大壓力,大面積停產的狀況延續,一些前期準備復產的企業不得不擱淺計劃。
中國硅產業綠色發展戰略聯盟秘書長白洪強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相關受貿易制裁對象繼續向我國傾銷的事實,商務部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有效堵住加工貿易這一漏洞,國內多晶硅企業能真正受益,這將為國內企業贏得發展空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內多晶硅企業在工藝路線、能耗、環保、產品質量及產品穩定性方面還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應借喘息之機練好內功,從根本上提升國際競爭力。
據了解,目前國內主流多晶硅生產企業有生產放量的打算。全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錦標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暫停多晶硅加工貿易后,預計我國將減少主要來自美國的2萬噸/年進口量,國內企業可增加產量,保證市場供應。中能硅業今年多晶硅產量計劃比去年增長35%左右,也就是有1萬多噸供應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