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勞動密集型、低利潤率的裝配工作仍在中國進行,這是中國在人均自動化上落后于鄰國韓國和日本的原因。
數據顯示,韓國和日本每1萬人的 工廠里,配備有超過300個多功能工業機器人。而中國每1萬人的工廠僅擁有23個機器人,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從2008年到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 的使用平均每年增長36%。不過,按機器人產業研究專家羅百輝的推算,到2017年,中國機器人保有量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而隨著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機器人業務未來有望成為我國經濟新的核心增長極。
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電子產品制造商面臨日益增大的自動化壓力。 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表示,該公司計劃生產自己的工業機器人,用來完成較難的組裝任務及原材料運送。
郭臺銘說,廉價勞動力將不復存在。電子產品的裝配自動化推進起來很艱難,因為許多電子產品不是規;a,一旦使用機器人來裝配,就需要根據產品型號的變化經常對機器人進行調整,而由于不是規;a,安裝這種可調整機器人在成本上不劃算。
面對快速增長的市場機會和嚴峻的競爭壓力,中國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但道路曲折。行業企業應冷靜思考、審慎投入,加強資源整合與合作,尋找切合實際的發展模式。在看到新領域機遇的同時,企業也應認識到自身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切忌盲目跟風、一哄而上。
智能機器人“革命”正當時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單調、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或是危險、惡劣環境下的作業,例如在沖壓、壓力鑄造、熱處理、焊接、涂裝、塑料制品成形、機械加工和簡單裝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業等部門中,完成對人體有害物料的搬運或工藝操作。
近年來,智能化、自動化機器人概念在國內外大熱,股市中更是一路領漲。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下降,企業用工成本不斷上漲,工業機器人正逐步走進公眾的視野。據羅百輝分析,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000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球首位。預計中國機器人產業2014到2024年十年間的增長率,保守估計為年均36%-50%之間,帶來的潛在市場規模達萬億級別。
基于工人成本不斷增長的現實,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成為最好替代方式,正在珠三角等中國工業重地和經濟發達地區掀起新一輪“革命”。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大范圍應用將會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其工業機器人擁有量將占全國一半以上。
以廣東為例,廣東省經信委2014年主要工作計劃之一,就是“在珠三角地區規劃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重點發展中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產業,打造10個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并以此為依托爭取再創建1-2個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苯衲暌詠恚瑥V州、佛山、中山等地也相繼出臺政策,推進“機器人換工人”。
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在充滿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向高端轉變,承接國際先進制造、參與國際分工的巨大挑戰。加快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生產是中國抓住這個歷史機遇的主要途徑。但現實情況是:雖然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即將成為世界第一,但這個市場卻被國外品牌把持,國產品牌缺乏核心技術和競爭力。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在不斷的進步中,但和國際同行相比,差距依舊明顯。工業機器人很多核心技術,我們都還有待攻克,這是影響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面對光明的前景與產業化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礎,關于機器人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不斷跟進。2011年,工信部發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劃。2012年,科技部發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要攻克工業機器人本體、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術。2013年4月21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成立的“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在北京科技會堂揭牌成立。
不難看出,機器人產業在未來幾年內,將成為中國工業領域的一大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