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政府間氣候服務理事會第一次會議”的延伸,世界氣象組織1日召開了為期5天的政府間對話會議。在開幕的當天中午就舉辦了“三峽氣候服務”邊會,說明了世界氣象組織對此的重視程度,也印證了國際社會對于這一問題的高度關注。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于三峽工程可能對氣候造成的影響以及與極端天氣之間的關系,我們進行了專項評估。我們用特別具體的三峽案例的科學研究成果作為對國際社會質疑的回應。”
中國氣象局在會上介紹了多年來長江三峽水利工程氣候服務情況,內容涵蓋了三峽庫區專項氣候監測網的建設、庫區氣候立體監測、保障蓄水和水庫安全運行的針對性預報預測服務、蓄水后三峽庫區對局地氣候的影響評估及服務過程中積累的主要經驗。評估報告認為,近50年來,三峽庫區和降水的變化與西南地區、長江上游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三峽水庫建成蓄水后,對庫區附近的氣溫具有微調作用,冬季有增溫效應,夏季有弱的降溫效應。數據模擬分析表明,三峽水庫對附近的氣候有一定影響,但影響明顯的范圍不超過20公里。全球氣候變化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大背景,近年來發生在長江流域的重大旱澇事件是大范圍的大氣和海洋異常造成的,三峽水庫的影響作用無論怎樣評估都很小。
需要強調的是,近十年來極端氣候在全球范圍內的普遍出現已經引起了國際氣象部門的強烈關注。世界氣象組織于4日發布了針對近十年極端氣候研究的報告,展示一些相關的研究結論與成果。雖然三峽氣候服務的評估報告主要是在中方科學家的努力工作下完成,但是其審核和公布的全過程都經過了世界氣象組織的指導和監督,因此此次邊會也是與世界氣象組織共同召開。世界氣象組織對中國氣象局為水利行業所提供的氣候服務給予了積極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