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瘋狂建設,到理性回歸,風電行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目前,風電行業雖然趨勢回暖,但曾經的瘋狂發展難免留下“后遺癥”,風機質保亂象就是其中的后遺癥之一。
2010年,是我國風電裝機高峰。如果以3~5年的平均質保期計算,從今年開始,國產整機出質保高峰即將到來。據不完全統計,風電整機商目前有50億~100億元規模的質保金壓在風電開發商,動輒幾十億的質保金已經讓整機商喘不過氣來,而以風機質量、可靠性、故障率等為由,整機商想從開發商手中要回質保金并不容易。
開發商與整機商的博弈也在不斷上演。因此,當風機出質保大限來臨之際,出臺一套可操作、可量化,而且雙方都能接受的質保標準成為當務之急。
近5年是國產風機飛速發展的時期。對于早期裝機的風機,廠家一般提供2~3年的質保期。隨著風電建設步伐放緩,采購的主動權逐步轉移到了開發商一邊,開發商對整機售后要求越來越高,
整機商為了贏得訂單,漸漸將質保期從2年延長到3~5年。而這些即將出保的風機,按照國際慣例,在質保期內風電整機商要交付一定的質保金給風電開發商,當質保期過后風機質量沒有問題時,開發商再將質保金退還給整機商,這一金額一般占到風機銷售價格的10%~20%.
但是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風機的質量,單憑利用率等無法衡量風機的可靠性。風機出保要對哪些零部件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何斷定,風險移交等都無統一的標準。加之,瘋狂建設后,開發商對國產整機產品仍存疑慮,因此,造成后期整機商與開發商質保金糾紛。
業內人士認為,在沒有完善標準的情況下,這種糾紛也大多只能依靠雙方協商解決,對于整機制造商帶來了資金鏈壓力。有關部門亟待搶在整機出質保高峰來臨前,出臺相應的政策、檢驗標準,來解決風機質保亂象,緩解整機商資金壓力,消除開發商對國產整機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