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這家特斯拉在中國的首家旗艦店何時開業,更沒人知道它會不會成為汽車界的蘋果,創造另一個神話。但就像中國市場造就 “蘋果神話”一樣,當國人都在津津樂道特斯拉時,哪怕充電再不方便,價格再高,它仍可能成為市場的寵兒。
喬布斯第一次拿著iPad出現在新聞發布會上,媒體嘲笑這塊“板子”可以用來拍蒼蠅。特斯拉S型推出之前,評論界也曾預言這家公司會完蛋。現在人們將穆斯克比作喬布斯第二,無論特斯拉最終能否創造奇跡,有一點已成現實:至少穆斯克已經把夢做出來了。
國內汽車廠商不乏有夢者。特斯拉汽車默默耕耘的過去幾年,國內自主品牌與合資企業,都想過好好地發展電動汽車。然而,不論是電動車起家的比亞迪,還是眾多實力雄厚的合資車企,至今沒有做出一款真正能在市場上 “轉起來”的新能源車。中國人也在不斷創新,改個車型,換個大燈,營銷手段來個變化。但我們習慣的,是那些低風險、迎合市場口味、簡單掐算投入產出的“創新”做法。
當然,市場搏殺,退一步就是懸崖,越是大,發展越是好的企業,越不敢冒險。在強調精益化管理的車企里,走過一道門都有時間規定,哪有空間讓思想去天馬行空。即使斥巨資投建的技術中心、研發中心里,浮出一些美夢,但到了項目評審這一關,再好的夢也要被驚醒。此前國內一些著名合資車企電動車項目一個個半途夭折,最終出現在市場的只是一輛輛高爾夫球模樣的產品,這正說明好夢難圓。
其實特斯拉也不是大公司的產品。這樣的夢或許根本不可能誕生在汽車巨頭中,也不可能誕生在制度和條條框框繁瑣的跨國公司。在發達國家,大公司拼市場,負責賺錢;小公司做創新,負責做夢,已經成為普遍的模式。我們要意識到,數十億元或許能砸出個一流實驗室,但很可能砸不出“蘋果”和“特斯拉”。(徐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