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訊:迎來政策蜜月期,光伏企業更應借力政策,角逐市場。《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后,各部委陸續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下稱《條件》)就是工信部的配套措施之一,《條件》對光伏行業中制造領域的生產布局與項目設立、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環境保護和質量技術水平等方面做出規定,以此來推動光伏行業健康發展。調查造成外需減少,整個行業如果不削減產能將很難得到發展。”高宏玲說,《條件》對企業的規模、技術水平等方面做出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規范行業發展的作用。但這只是一個引導性的意見,政府也會給通過規范認證的企業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傾斜,讓企業享受更多的補貼和支持,以此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現在很多企業沒有更為先進的技術,如果有新的升級換代的技術出來以后,將會有大量的光伏企業倒閉。”韓曉平告訴記者,國家最近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光伏產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行業門檻,解決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
提高行業標準促進兼并重組
《條件》中規定,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光伏企業必須具有產品獨立生產、供應和售后服務能力,每年用于研發的費用不低于總銷售額的3%且不少于1000萬元。同時在環境、資源利用方面做出明確規定。
對于這樣的指標性規定,高宏玲認為,目前我國的光伏行業除大規模生產的技術較成熟外,新技術儲備方面嚴重不足。現在很多企業都只是通過提高產量來降低成本,然后通過價格優勢占有市場,這樣不利于光伏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所以《條件》把研發費用的投入作為一項規定,就是希望引導企業不斷提高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