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文淵,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設計者,同時也是國債期貨的創設者。
尉文淵出身于軍人家庭,15歲初中還沒畢業就去新疆伊犁當兵,當兵5年后復員回上海,一度在在電影院當過服務員,后因表現突出,不久被選到上海某區委任宣傳干部。
恢復高考后,尉文淵考入上海財經大學。畢業后,他到正在組建中的國家審計署工作,32歲時,被提拔為審計署人教司處長。尉文淵的老師、原上海財大副院長龔浩成擔任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之后,他就被調到人行上海分行金融行政管理處當了正處級的副處長。那是1989年的11月,尉文淵還未滿35歲。
1990年初,中國政府宣布將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成立了籌備小組,由金管處處長牽頭。這樣,金管處的工作就由剛調來不久的尉文淵負責。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尉文淵順理成章地出任首任總經理。
上交所從開業的第一筆交易開始就跨入了電子交易時代,這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電子交易的基礎上,上交所也順便解決了股票無紙化交易的問題,在當時,這又是一項具有世界領先意義的創舉,推動和支撐了此后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
在交易所成立后的三年中,尉文淵進行了多項嘗試和改革。比如市場擴容,到1992年底,上市公司數量從最初的“老八股”擴大到近60家;比如擴大交易席位。交易所的會員已經從16家擴大到100多家,交易席位由最初的50個擴大到上千個,到93年更是達到了6000個。
尉文淵同是也是最早把國債期貨引入國內的人。
當時我國國債發行難,靠行政性攤派。1992年發行的國庫券,發行一年多后,二級市場的價格最高時只有80多元,連面值都不到。
1992年尉文淵到美國轉了一圈,美國金融工具令人眼花繚亂,但尉文淵分析下來,風險不太大、又最穩定的當屬國債。國債是固定利率,風險會小一些;而國債期貨能夠促進國債市場的發行,也更容易得到上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