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我國對核設施進行了全面的安全檢查,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已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致使國內核電發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12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為1257萬千瓦,同比出現“零增長”。
但隨著2012年10月24日,《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據前瞻解讀為受日本福島核事故影響暫停審批的中國核電建設正式重啟,與之相應的核電設備市場重啟,并進入爆發式增長率。據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僅2013年1-4月,國內新增投入運營核電機組8臺,年發電量600億千瓦時。
對于未來核電設備市場新戰略,根據《2013-2017年中國核電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建議有以下3點:
建議一:龍頭企業向整機成套提供商奮斗
綜合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現階段國內缺少核電設備的成套供應商,導致核電站運營者實質上成為核電技術集成商。這直接推高了核電站的經營門檻,也使得大型電力集團介入核電運營領域的難度大增。因此,隨著核電設備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在核電設備核心部件制造商有望成為成套設備供應商,如中國一重等。
建議二:國際市場應納入企業供應范圍
雖然我國現階段核電設備的國產化程度還不是特別高,但隨著國家核電市場的重啟,第3代核電技術的不斷攻關,國內的成套設備提供商,如上海電氣、東方電氣以及哈動力等,應將加快海外市場的開拓,以便占據先機。
建議三:主要部件供應商應走一體化路線
由于核電站環境的特殊性,對核電設備的主要部件生產都有較為嚴格和特殊的要求,因此生產核電設備部件的企業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技術水平較高。隨著2013年中國核電市場的重啟,核電設備行業良好的市場前景和較高的盈利能力,將會吸引這類企業進入,前瞻建議進入的最好以前向一體化的方式進入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