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總部設在德國的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報告,中國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從2005年到2012年,中國內地機器人銷售量平均每年增加25%,2012年已達到2.7萬個。該聯合會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會在2014年開始爆發,到2016年中國將成為最大的市場。
興業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國內機器人企業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規模相對較小。新松機器人2012年銷售超過1200臺(包括AGV等),其他較大的公司東莞啟帆、安徽埃夫特、廣州數控、南京埃斯頓、上海沃迪等公司年產量均不足400臺。
根據國家科技部“十二五”服務機器人重點項目專家觀點,部件單位采購成本會隨規模提升下降很多,工業機器人行業,年產500臺才能達到盈虧平衡。因此專家認為中國機器人主機企業需要抓住行業需求快速增長與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發展機遇,快速提升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才能提高競爭力。
研報稱,“十一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年均增長30%左右,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機器人市場,但是從人均機器人擁有量來看,我國與日本、韓國、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5-10倍差距,預計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20%左右年均增速,2015年之后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
東北證券研報指出,機器人作為自動化設備,鑒于其優秀的特性,其必然成為自動控制的重要一環,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成為自動化生產線裝備的發展方向。自從1939年西屋公司推出機器人Elektro,機器人取得較快發展,應用在工業、軍事、太空、娛樂等領域。
機器人性能很大程度取決于關鍵零部件的品性(控制器、驅動器、減速機),而這塊目前恰恰是國內企業的薄弱環節。相關科研機構、企業在控制器、驅動器、減速機研究開發環節做了大量工作,控制器、伺服系統大大縮小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短板環節的減速機有所突破,諧波減速機國內已有可替代產品,如中技克美等。
從國外機器人發展的歷程(特別是美日兩國)來看,政策導向對機器人產業發展方向、節奏具有重要影響。日本政府通過大力扶持政策使得機器人在汽車、電氣、電子行業的廣泛應用,不但提升了相關產業的競爭優勢,同時也使得機器人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對于現階段中國,可以得到的啟示是,從某種程度來看,提升國內部分產業(包括勞動密集型產業)自動化程度,進而提高相關產業比較競爭優勢,是減輕產業兩頭受壓(高端產品競爭力不強、勞動力成本高企導致勞動密集型產業外流)的局面的重要之選。
全球工業機器人裝機量穩步提升,其中亞洲增速較快,在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汽車、電子等使用量較多。從競爭格局來看,日、歐系的ABB、KUKA、FANUC、松下等占據了領先地位。從國內市場來看,2012年裝機量近2.7萬臺,相較上年增長了19.5%,但90%以上市場都被ABB、FANUC、安川、CUKA等壟斷,同時國外品牌商加快在國內的建廠,加劇國內競爭程度。
發展機器人將成為國內產業轉型的重要推手之一。勞動力成本提升、機器人單體價格下降使得普遍使用機器人的經濟性大大提升;國內制造業面臨的雙重危機倒逼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推廣應用。
國內機器人企業應對國際品牌商的咄咄逼人之勢,首先將系統集成作為自己的突圍重要手段,其次,我們認為采取立足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挺進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策略甚為可取。在宏觀政策層面,管理層頻出規劃力推國內機器人產業步入快車道,為本土機器人企業營造了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