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年末,“高鐵外交”頻繁地出現在中國各大報頭,成為2013年的熱詞。“高鐵外交”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推銷中國高鐵,以帶動煤炭和鐵礦石等能源的進口,但是對于電線電纜行業來說,“高鐵外交”同樣給行業注入一股新鮮的市場力量,開拓了電線電纜的市場。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高鐵外交”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線纜外交”已悄然拉開序幕。
眾所周知,電線電纜行業的產業鏈較長,涉及很多行業。其中,上游行業主要是由塑料行業和有色金屬行業等原材料供應組成;下游行業主要是由通信行業、城市建設行業、船舶行業、新能源行業、電力行業、高鐵行業等行業組成。
高鐵的建設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實現城市快速發展的基本保證。未來國家還加大力量進行軌道建設,隨之而來的就是相關行業的發展新機遇。
我國用5年的時間,走完了世界用40年走完的高鐵發展路,高鐵在我國已成為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產業。目前,我國鐵路營運里程突破10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突破1萬公里,在建規模1.2萬公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中國鐵路基本建設投資7000億元,初步形成覆蓋面更廣、效應更大的高鐵網絡。如此大的基礎設施的投入,必將拉動相關的電氣產品需求,將會大量使用電力電纜,電線電纜行業也將分得一塊大蛋糕。
高鐵不但極大的改善了國內交通運輸的局面,而且在國際市場也發揮著很大的優勢。隨著技術的成熟,還不斷走出國外,為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帶來很大的契機。隨著高鐵外交的頻繁見效,我國高鐵已經開始走出國外,奠定了世界高鐵大國的形象。我國領導人多次向世界推介中國高鐵。高鐵儼然成為中國外交的一張新名片,不僅中國高鐵迎來千載難逢的“走出去”契機,整個裝備制造業也面臨重要機遇期。
2013年期間,“高鐵外交”成為媒體介紹中國對外經貿合作和對外關系時頻繁使用的一個關鍵詞。從李克強總理出訪“推銷”高鐵,中泰達成“大米換高鐵”合作意向,中國參與英國高鐵建設,到中塞匈合作建設匈塞鐵路和中羅決定在高鐵領域開展合作,“高鐵外交”屢屢抓住媒體“眼球”,儼然成為繼“乒乓外交”、“熊貓外交”之后的中國外交、中國形象的新名片。
不過不容忽視的一點是,隨著“高鐵外交”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對于高鐵所用線纜也必然將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只有每個細節都做到位,每個配套設施都質量過關,才能讓“高鐵外交”事半功倍,由此,電線電纜產品質量便自然成為重中之重。中國電纜生產企業只有使出渾身解數,并且產品質量有保障,才能一石二鳥——不但能夠提高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更加打開了出口的大門。(嚴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