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火電板塊2012年迎來“重大轉機”,一舉扭虧為盈,那么2013年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火電板塊盡管仍有近30%的虧損面,但在發電行業之中,火電業績分外耀眼,重回利潤中心的位置,出現了“以電補煤、以電補鋁”的現象。
回顧2013年,火電板塊重大事件不斷,不過由于利好主導,所以一些負面影響的事也就“不是事”了。于是,“火電火了”,火電類股票也受到投資者的熱捧。
電煤價格并軌,煤市低迷,產煤大省出手干預
從2013年開始,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國家取消電煤重點合同,電煤價格并軌,也不再下達年度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計劃,實行市場化運作。但持續的煤市不景氣,引發了產煤大省地方政府的極大擔憂。從5月份開始,河南、安徽、山東等省表達了煤電互保的意思,開始實行“發電機組采購本省電煤量和發電量掛鉤”政策。到了7月,山西省政府也推出了煤電互保。
點評:近十年來,煤炭板塊一直是產煤大省的盈利支柱,也是地方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煤炭市場的反轉,讓習慣于“計劃經濟”的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紛紛出手干預電煤市場。盡管在一時一地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但電煤價格并軌,實質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前三季,產煤大省地方政府伸手“煤電互保”,終不敵煤炭市場“無形的手”。煤價依然遵循市場規律,一路下跌。
2013年1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文強調各地區不得實行地方保護和干預企業簽訂合同。因此,從長遠看,最好政府還是放權于市場,讓煤電雙方不斷磨合,還煤炭市場一個本來面目,激發和釋放市場活力,實現煤電產業的協調發展。
煤價先抑后揚,全年跌宕起伏
以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為例,上半年一路較為平緩地下滑。從6月底到10月初,大型煤炭企業上演一場“拼跌”價格戰,迅速下跌到530元/噸。但從10月份開始,隨著冬儲煤以及新一年度電煤談判的來臨,煤炭價格又被神華、中煤等大型煤企迅速拉高,3個月內指數價格上升101元/噸,2013年最后一期指數收報631元/噸,較年初首期的633元/噸,跌幅尚不足1%。
點評:煤炭一路市場化走來,火電企業可謂“苦盡甘來”。2013年煤炭市場先跌后漲,主要是供求關系在起作用。1-9月,盡管采取限產措施,但煤炭需求進一步萎縮,進口保持較快增長,電煤市場仍沿襲供大于求的格局。隨著四季度北方供暖期備煤、大秦線檢修、水電出力下行、煤企操縱等因素影響,特別是經濟穩中有升,煤炭需求釋放,煤價逐月反彈。
但從全年看,煤價仍然“跌多漲少”,全年煤價總體平均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成為火電“火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不過,第四季度煤市逆轉,煤價反彈,大型煤企在市場中的操控力,火電企業也不能小瞧。
環保新政接連發布,火電首當其沖
2013年1月23日,國辦正式發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將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2月環保部發文要求重點控制區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共涉及47個城市以及火電等6大行業;9月12日,《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共部署了包括降低污染物總量、調整產業結構等在內的35項具體措施,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點評: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以及霧霾天氣的出現,國家相繼出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節能減排等防治大氣污染的一系列重要舉措,特別對發電行業實行最嚴格的環境準入標準,強化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考核,要求新建煤電全部安裝脫硫脫硝設施,現役燃煤電廠必須安裝脫硫設施,不達標的要強行改造,火電減排壓力倍增。
可謂“政策規定日趨嚴厲,指標約束步步收緊,環保費用頻頻加重,火電發展空間收縮”。但是,火電行業作為節能減排的重中之重,責無旁貸。
聯動政策、電價結構再調整,火電上網電價降低
2013年國家推出一系列電價調整政策,與火電相關的主要有兩項:1月起,國家發改委實施電煤價格并軌,調整煤電聯動政策,即以年度為周期,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相應調整上網電價;9月,國家發改委發出《關于調整發電企業上網電價有關問題的通知》,再次調整電價結構,下調火電上網電價,相應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提高環保電價,調整和完善光伏發電價格及補貼政策,疏導燃機上網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