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司機出現操作失誤時汽車會自動報警,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么東西,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這是國際電信聯盟2005年時一份報告所描繪“物聯網”時代的圖景。
伴隨著近幾年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物聯網”理想正逐漸照進現實。“巨大的應用空間,加上國家政策層面的鼎力支持,可以說這幾年我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正駛入快車道。”浦東新區經信委副主任張愛平教授說。有研究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3650億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5000億元,并且會在隨后較短時間內達到萬億元規模。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伴隨著由政府主導的各地物聯網產業園的興起,市場中也存在盲目炒作、標準混亂、借概念圈地、重復建設等跡象,亟須加強政策引導和規范。
脈絡15年,夢想照進現實
大約在15年前,RFID(射頻識別)技術先驅凱文·阿什頓(Kevin Ashton)提出了物聯網。按約定的協議,這是一種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網絡。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15年后的今天,仍有人認為物聯網屬于炒作,但事實上它已成為不折不扣的現實。
“利用物聯網技術,從種子到農場,再到餐館、商店,對食物進行跟蹤,將會減少不必要的食品召回,為健康生活帶來福音。”3月14日,商務部在廣西南寧市舉行了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培訓會議暨第三批試點城市專用軟硬件聯合采購簽約儀式。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是物聯網技術在流通行業的示范應用,截至2012年,上海、成都、杭州、寧波、無錫、青島等首批城市追溯體系已投入試運行,并與中央平臺對接,上傳數據2600多萬條。
“在食品信息追溯上的功能,最能讓百姓感覺到物聯網離生活并不遙遠。”按照物聯網數據處理公司資深人士李昂的介紹,除了政府層面的推廣,很多企業也已將它運用到數據的采集、整理中。“例如星巴克采購的咖啡豆,不僅對于產地有追溯,對于咖啡豆產地的泥土信息也會關注。這種產業上的管理體系,目前正在大力推廣。”
上海市浦東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愛平也表示,物物相連的概念已廣泛運用到生活中。他在接受采訪時說,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聯ITU就發布了物聯網的一個報告,稱物聯網是利用無所不在的網絡技術整合傳感技術和射頻技術而建立起來的物品之間的互聯網。它涉及的除了成熟的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網絡之外,還有許多支撐物聯網的新技術,如射頻技術、近距離通信和芯片之間的通信,傳感技術、無線傳導網絡技術、納米技術和更小范圍的技術等。由于上述眾多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物聯網的產生和應用,也完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通信信息的處理和交換應用。
“物聯網把人與人之間的信息溝通擴充到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信息處理交流應用,它影響人類社會價值觀的變革、生態環境的變革、時空觀念的變革,無疑會為世界信息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微觀物物相連,正進入尋常百姓家
“物聯網是什么?傳感、遙感、RFID芯片、3G網絡、視頻監控……這是一長串的專業名詞,但當他們面對個人時,就是解決百姓生活難題的一個個具體方案。”張愛平教授為此舉了幾個實例進行說明。
“醉駕是很頭疼的問題,我們身邊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代駕將人送達指定地點,但在代駕離開后,喝醉酒的人又一次將車開出去。”據介紹,在模擬案例中,車鑰匙芯片可探測酒精含量,哪怕是車主極其微量的酒精也可以監測到,而當監測完成,車也就開不了,且酒精含量的信息會反饋到家人手機上,轉化為“我不能開車”的具體信息,幾乎同時,GPS完成對車主位置的定位,家人可以很快找到車主。
“又如,早期的條形碼讓我們了解了該產品是什么;現在的GPS實時定位技術讓我們知道了當前的位置。譬如,在一個摩天大樓的工廠內,GPS實時定位技術能讓人們實時找到某一個重要而昂貴的工具的準確位置。”
“物聯網,能對信息進行靈敏的感知。”張愛平說,微軟前幾年展示了“未來家庭”,而今那些智能家庭的展望已逐一成為現實。像手機指揮空調預先打開等工作,已通過現代傳感技術和信息傳輸技術變成現實。
早在三年前,上海某區中心醫院在早晨醫生查房時,就已經可以看到這樣一幕:醫生掏出植入“無線數字醫療”軟件模塊的手機,只要輸入病人床號,病史、用藥、治療、醫囑等情況立刻顯示出來;在重癥監護室,監護儀24小時檢測病人生命體征,一旦異常,會立刻通過通信網絡向值班護士的智能平臺報警;病人出院后,一些簡單的監護設備如遠程血壓儀會給配給病人,病人在家自測后把數據傳給醫院。
“傳感技術在物流企業中也有廣泛應用。”張愛平說,有的物流企業的車輛出發后,司機會將油放出后賣掉,而油箱只要裝置一個傳感器,就能將信息傳到老板的終端。比如,一輛車的油量可以開到南京,若到鎮江油就沒了,這時車的自重、載重與耗油量都能及時計算出來,老板可以遠程判斷,是否有偷油或是油箱漏油等問題。如果是后者,后方還能提醒前方司機,讓其盡快檢查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
“廣泛感知,安全傳輸,科學分析,正確快速決策,這是智慧城市的特點,而物聯網的存在,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板塊。”張愛平稱,所謂智慧城市,就是綜合信息的能力比較強。而物聯網可以讓人們在城市管理中做出正確的決定。
宏觀各地產業園并無差異化分工
物聯網巨大的應用前景,使得整個產業被寄予厚望,并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份將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發展重點之一,并紛紛制定了各地的產業發展規劃,設立了難以計數的物聯網產業園。
“但現實是,目前不少城市大力發展物聯網,都是借概念炒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