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光伏新政策”實施半年來,我國光伏行業下滑勢頭初步遏制,并出現回暖態勢。但國外多晶硅傾銷加劇,暴露我上游核心技術跟國外差距正在拉大,無錫尚德破產再添變數,行業信心再受打擊,新增需求仍無法消化已建產能。
國外多晶硅傾銷加劇產業核心技術差距擴大
作為應對歐美對華光伏“雙反”的反制之舉,去年11月,商務部決定對來自美、歐和韓的多晶硅進行“雙反”調查。但這也引發了進口多晶硅愈演愈烈的低價傾銷潮,今年以來,來自美、歐、韓的進口多晶硅加速呈現量增價跌勢頭。
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今年2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7991噸,環比增長17.7%,同比增長4.9%。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這是自2011年以來除2012年9月之外單月進口數量最多的月份,且進口均價延續1月跌勢再創歷史新低,大幅下挫至17.7美元/千克,環比下降4.17%,同比下降37.1%,較2012年全年均價下滑30.2%。多晶硅量增價跌,表明國外對中國傾銷行為并沒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日益猖獗。
數據顯示,目前多晶硅“雙反”針對的主要對象韓國、美國和德國仍然維持前三家最大的進口國地位,分別占總進口量的87.5%。
硅業分會分析人士表示,面對低價傾銷,國內多晶硅企業恢復主要產能的希望十分渺茫。去年下半年國內維持運轉的多晶硅企業近10家,目前這一數字減至4家。一季度,國內多晶硅產量不足1萬噸,較去年同期下滑50%以上。此前勉強維持運轉的不少廠家面對持續走低的價格也不得不進入停產技改行列。
目前維持開工的均為保利協鑫等一線大廠,而處于二線行列的多家A股公司如川投能源(8.98,0.18,2.05%)、保變天威等已基本進入停產技改,前兩年新進入的企業如特變電工等其巨資投建的上萬噸級多晶硅項目或再延遲達產預期。
賽維LDK太陽能有限公司總裁佟興雪認為,進口多晶硅量升價跌,國外傾銷意圖顯而易見,但也有其技術進步的因素。2月份我國從美國進口多晶硅單價12.57美元/千克,約是國內一些企業的一半,說明美國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和成本控制已經極為先進,我國已經遠遠落后。“多晶硅是光伏行業的芯片,長此以往,我國光伏產業又會重蹈其他產業的覆轍,出現技術空心化問題。”
尚德破產再蒙陰影復蘇進程或受影響
佟興雪說:今年元旦以來,硅料和硅片價格都在上漲,需求量也在明顯回升,本來以為光伏的最低谷已經過去,向上的拐點已經形成并逐步在攀升,但無錫尚德的破產,為今年我國光伏行業復蘇的態勢增加新的變數,我國光伏產業可能二次探底,復蘇時間或將后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吳達成說:“無錫尚德破產必然影響市場信心,延緩我國光伏業復蘇回暖的進程。”
據了解,無錫尚德可能破產的消息傳出后,美國資本市場中太陽能股普遍重挫。尚德電力股價從此前1.99美元直落至0.41美元。其他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賽維LDK、英利綠色能源等也普遍跟隨下跌。
無錫尚德因5.41億美元可轉債違約被破產重整還將直接影響光伏企業的融資渠道。今年以來,賽維LDK、晶科能源先后獲得了國開行信貸支持,晶科能源還成功發行了8億元企業債。無錫尚德破產重組消息公布之后,國內同行受波及可能將更難獲得信貸支持,也存在被債券市場拒之門外的風險。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說,現在整個光伏行業現在基本上都在虧損,所欠債務變成了巨大負擔,企業急需資金支持,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早已不現實,銀行貸款方面困難重重,如果發行債券融資之路也被封的話,那么光伏企業的境況將更加糟糕。除江西晶科能源在今年初發行1.29億美元債券之外,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等高管均表示近期沒有發債計劃。
過剩產能仍未淘汰行業反轉任重道遠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雖然當前行業出現回暖跡象,但我國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基本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未來行業的發展和走向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他說,2012年,僅我國的太陽能電池產量就達到23GW,比2011年的21GW還略有增加,但這一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的安裝量還不到30GW,是近十年來增速最慢的一年。
全球光伏研究機構NPDSolarbuzz預測,2013年光伏產業將加速全球化,拉美、中東、非洲、亞太等地區和新興市場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但是這些地區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將影響可再生能源的應用速度以及2013年光伏市場的最終規模。
今年2月份以來,國內多晶硅價格出現超過5美元/公斤的上漲。有券商分析師認為,近期價格虛高或將提前透支“雙反”預期。3月下旬到4月初的兩周內,國內多晶硅價格環比已基本持平,多晶硅價格上漲態勢已顯乏力。
商務部對歐、美、韓的多晶硅“雙反”如果最終定案,也可能使下游電池、組件企業遭遇兩頭夾擊。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表示,多晶硅“雙反”最終定案后,預計國內多晶硅價格將從目前的平均15美元/公斤回到20-25美元/公斤的合理區間,這其中產生的最大利好將降臨到目前仍在堅持生產的多晶硅一線大廠上。而對下游環節廠商來說,無疑將帶來成本的壓力。而下游終端市場短期內大幅上漲可能性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由于補貼政策出臺緩慢,預計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遠低于此前普遍預計的10GW。下游廠商“兩頭”受夾可能對全行業發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