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周,同一產業鏈上下游的焦煤、焦炭和鋼材,再度集體下跌。受國際經濟低迷以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影響,煤炭需求大幅下滑,加上產能的釋放以及進口煤的低價沖擊,導致煤炭價格連續下跌。
而3月份以來的減產只是發生在內蒙古中小煤企,陜西等一些煤炭巨頭并沒有出現大規模減產,迫于經濟穩定及就業的壓力,地方政府也不愿意給企業施加減產壓力。
當前煤炭行業陷入內部缺乏減產動力和外無需求改善的雙重困境,煤炭價格跌勢難止。
經濟下行風險加大
宏觀經濟周期決定大宗商品價格的長期趨勢,近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加大。5月匯豐采購經理指數(PMI)初值降至49.6%,意味著自去年三季度以來的經濟短復蘇基本上夭折,而以PMI新訂單代表工業品需求和PMI產成品庫存代表庫存計算差值,差值明顯縮小,意味著需求不及庫存的增速,寄希望補庫周期帶動經濟回升是不現實的。
另外,在宏觀層面疲軟之際,微觀實體企業也陷入困境。企業現金流惡化,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實體企業還將面臨進一步收縮的風險。從工業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來看,2010年開始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速一直處于下降過程,最近已經降至12%左右。
此前在4月份宏觀數據公布之后,市場一度寄希望政府出臺新一輪刺激政策來扶持經濟,但是目前從高層表態來看是不太可能的。2013年,中國政府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似乎有所提高,并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可能的改革措施上。
減產杯水車薪
由于價格持續下跌,下游消費疲軟,各大煤炭生產企業出現停產減產現象。5月初,內蒙古、山西、河南等省區已經出現停產、限產現象,各大煤業集團紛紛降低煤價,有些煤礦則趁此機會進行技改。
然而,減產效果只是杯水車薪。據了解,減產大多數是中小煤企,占全國的產量比重也很小(5%左右),大型或國有煤企減產比重更小(3%左右)。然而,山西產地礦因為多供應重點項目,企業生產并沒有減產,反而在4月份出現增產。4月份,山西完成煤炭產量9062萬噸,環比增加913萬噸。
產能過剩這個頑疾依舊在折騰煤炭行業。根據測算,2013年煤炭產能可能達46.3億噸,將大幅超過需求41.2億噸,如果產能全部釋放,將約有5億噸的剩余。前期投入極大資本擴建產能,利潤再微薄,企業也要繼續開采和銷售,以便收回成本。
庫存壓力及進口煤沖擊
在國內煤炭行業及鋼材行業陷入困境之際,庫存壓力越來越大。通過測算,2012年中國煤炭庫存達到1.05億噸,2013年年底全社會煤炭庫存將約有5億噸的剩余,對比2011年1.28億噸的全社會剩余庫存,今年剩余庫存將翻番。
與此同時,在國內庫存高企和煤炭企業苦不堪言之際,進口煤以價格優勢對國產煤形成強力沖擊,煤炭企業紛紛呼吁限制低卡煤進口。2013年1-4月,進口煤量達1.2億噸,增幅超過30%。預計2013年全年進口煤將達3.6至3.9億噸,比2012年增長1億噸。由于進口煤準入門檻低,價格比國內的煤便宜,很多用煤企業就愿意選擇進口煤,而不愿意選擇國產煤。
需求持續低迷
伴隨中國經濟轉型,能源使用結構的變化也在削弱對煤炭的需求。雖然液、氣態化石燃料在我國能源使用中占比較少,但下游用戶對高質量能源需求的夙愿在提高,對煤炭的需求也在逐漸減弱。
實際情況來看,鋼鐵、有色、水泥等煤炭下游的高耗能行業通過粗放式經營發展的路徑已經難以持續,這些行業陷入低迷期,意味著煤炭需求峰值已過。5月份,獨立焦化廠和鋼材焦煤庫存相對較高,而電力企業對動力煤庫存也保持高位,不需要大規模采購或者補庫。據我的鋼鐵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當周,獨立焦化廠和鋼廠,總庫存量為988.98萬噸,與上周相比增16.09萬噸,環比增幅為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