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限制進口煤并非問題關鍵所在,將視線焦點放在進口煤身上本身就是錯誤的。” 日前,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當前,煤炭市場主要是由于需求大幅下滑所致。這種宏觀因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很難短期內得到消除,單純因為進口煤的激增將煤炭行業的長期措施加以調整,這種做法恐難起到實質性的效果,相關企業也很難從中獲得實惠。”
煤企電企各有立場
煤炭行業結束十年黃金期,煤企陷入困境。由于近幾年煤炭進口不斷增加,有煤企認為國內煤炭市場因此受到沖擊。
公開數據顯示,1-4月,我國進口煤炭1.1億噸,同比大增25.6%;其中4月進口量仍在3000萬噸以上,較3月出現環比增加,表明進口煤炭確實對國內煤企帶來不小沖擊。在此情況下,5月初,國家能源局召集煤炭、電力相關企業開會,征求對《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的意見。這被不少人士解讀為限制低卡煤進口,導致市場預期進口量減少,從而對目前供大于需的煤炭市場將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煤炭景氣或提前企穩。
不少機構也認為《辦法》中限制低卡煤進口對國內煤企利好程度有限。
進口煤對國內煤炭市場的沖擊愈發嚴重,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當前,國家層面是否出臺舉措限制國外劣質煤進口已經成為業內探討的焦點:煤炭企業一片擁護之聲,而火電企業則紛紛表示并不同意國家層面出臺相關限制舉措。
最近,煤炭業內廣為流傳的是,五大電力集團中電投集團、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電集團,聯名上書國家發改委,反對擬限制低熱值煤炭進口。 五大電力集團認為,上述辦法不符合市場規律,對環境保護作用很小。 一位電力系統人士表示,電企確實對該政策存在較大的爭議,認為這是利用環保的借口來平衡煤電之間的利益格局。一旦限制低熱值進口煤炭將給電力企業帶來鍋爐改造等方面的較大損失。
北京長貿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黃騰認為,“劣質煤炭”的優勢是因為其天生的缺陷,造成價格的低廉,如果掌握了使用方法,就能獲得超過優質煤炭的高性價比,為企業帶來利益。
“作為政府的監管與限制,不應該著眼限制進口煤炭,更不應該著眼限制高硫、高灰、低發熱量的“劣質煤炭”,而應該在制訂嚴格的限制排污法律的同時,極大地增強監管和處罰一切違法排污企業的力度。還要鼓勵既大量使用“劣質煤炭”,又能按規定排放的“綠色”企業。” 黃騰認為。
就五大電力集團聯名上書國家發改委一事,任浩寧認為,煤企和電企各自有各自的立場,僅代表自身利益發聲,二者的言論“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一方面,煤價大幅走跌后,煤企的生存狀況著實令人堪憂,眾多中小煤礦紛紛停工限產,進口煤炭的需求量激增極大的擠壓了煤企的生存空間,煤企想要打壓競爭對手的心情可以理解;另一方面,購買煤炭支出占據火力發電成本的7成,火電企業當然十分樂意利用廉價的煤炭,畢竟,進口煤炭相對國內煤炭每噸便宜30元左右,火電企業豈會白白放過這一“香餑餑”?
應由企業自主決定
“限制劣質煤炭進口勢必會有制造貿易摩擦、干預煤炭市場之嫌,之前所進行的煤炭市場化改革所取得微小成果也將蕩然無存。煤炭市場仍將處于行政干預和國企把持的境地。” 任浩寧表示,這是業內人士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逆市場化潮流而動的舉措。
日前,在金銀島舉辦的2013年煤炭行業熱點研討會上,金銀島分析師戴兵表示,政府的監管與限制,不應該著眼限制進口煤炭,更不應該著眼限制高硫、高灰、低發熱量的“劣質煤炭”,而應該在制訂嚴格的限制排污法律的同時,極大地增強監管和處罰一切違法排污企業的力度。
由此可見,不論國家層面是否對進口劣質煤采取收緊措施,煤炭行業、火電行業的市場化進程都將受到不良影響。在此“兩難”境地,政府部門如何取舍都無法避免政策性干預給行業、企業帶來負面沖擊。如何權衡利弊得失、作出明智舉措將重點考驗相關部門執政能力。
任浩寧同時認為,購買進口煤與否、使用多少進口煤應當由企業自主決定,火電企業、港口等重點儲煤、用煤企業應自主安排煤炭購買渠道和數量。而國家層面在環保政策、稅收方面稍作調整,對排污增加、脫硫脫硝不合格的企業加以重罰,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企業只注重低價而不重視環保問題。
戴兵表示,只要有煤炭需求在,上述辦法不會影響進口。進口商可以想別的辦法,“比如可以在原產地進行摻配,或者找關系隨便找一份化驗單來應對等等。”他認為,“即使得以落實,也只會起到暫時性抬高煤價的作用,國內過剩的煤炭產能不會因為限制進口而出現有效緩解,因此無法助力煤企徹底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