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公布的東莞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2年我市空氣優級天數增加了30天,酸雨頻率下降了13.9%,空氣質量持續好轉。火力發電廠一直被認為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大戶,脫硫脫硝一直為外界關注。昨日(6月6日),世界環境日系列報道組隨環保部門一起走進沙角A電廠,為您揭秘電廠脫硫脫硝背后的故事。
降低氮氧化物靠10層樓高“大家伙”
2010年2月,省環保廳發布《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以脫硝工程為主要抓手的“藍天工程”二期被提上日程。隨即,沙角A電廠計劃投入4.6億元完成全部機組的降氮脫硝工程。
2012年7月,5號機組降氮脫硝裝置率先建成并投入運行。同年底,4號機組也完成降氮脫硝工程的建設。目前,沙角A電廠其余三臺機組降氮脫硝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按計劃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降氮脫硝主要是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這項主要污染指標的降低對改善空氣質量意義重大。那么,高達30多米的脫硝裝置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在沙角A電廠,環保工程師趙工給記者來了一次科普。
據介紹,脫硝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將氨氣注入到爐膛與氮氧化物發生反應,在催化劑五氧化二釩的這個“媒人”的作用下,生成對大氣幾乎沒有污染的水和氮氣。由于反應需要一定的溫度,氨氣的注入口位于約60米高爐膛的尾部,這也是脫硝裝置如此高大的原因之一。
5號機組前的脫硝裝置可以用壯觀來形容,它投資近億元,有10多層樓高。而到今年底,沙角A電廠將建成5個這樣的“大家伙”。
沙角A電廠年底完成5臺機組脫硝工程
近年來,隨著我省“藍天工程”的推進,不少火力發電廠都開展了脫硫脫硝工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大大降低,已經不是過去人們想象的那個樣子了。
藍天白云下,虎門沙角A電廠高聳入云的煙囪,幾乎看不到有氣體排出,廠區環境優美,讓人感覺不到這里是有5臺燃煤機組、總裝機容量1290兆瓦、曾經全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2004年,沙角A電廠建成全國首臺在役30萬燃煤機組加裝高效率濕法煙氣脫硫裝置,打響我省“藍天工程”第一槍。隨后,該廠累計投入6.65億元,到2006年,完成全部5臺機組的脫硫裝置建設。工程完工投產后,電廠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萬噸。
沙角A電廠的計劃是,2013年底,完成剩余三臺機組的脫硝工程。而這也意味著,該電廠將提前一年完成省下達的任務。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廠脫硝對東莞節能減排意義重大,目前,沙角電廠群幾個電廠脫硝也在進行中,完成后將大大緩解東莞污染物排放壓力,為發展騰出空間。
從脫硫到脫硝即將走過10年歷程
據了解,從脫硫到脫硝,沙角A電廠即將走過10年歷程。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的背后,是巨大的資金投入和上千員工的辛勤付出。“帶來的直觀改變就是,煙囪不冒黑煙,電廠周邊的樹葉上,也沒有落灰了”,工廠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電廠發電的同時,沙角A電廠高效除塵設備也在運行。兩者一起,使得沙角A電廠脫硫效率達到94%以上,除塵效率達到了99.9%以上。
據介紹,電廠在脫硫設施建成投產后,其每年的運行維護費用投入近1.6億元,增加的成本相當于每天開進去一輛“廣本”。而脫硝裝置全部建成后,“每天開進去的就是一部‘奔馳’了”,電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