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制造什么?”這是近幾年來有關方面一直在探討的問題。這絕不是“等日元貶值了,就在日本進行制造”這么簡單。產生這種問題意識的背景,是日本企業紛紛在中國等海外地區擴大生產,并且由于匯率方面的原因,日本國內生產也面臨嚴峻形勢。反過來說,正因為擴大海外生產已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此情況下,才更需要認真思考在日本國內生產的意義。
從這一觀點來看,前幾天發生了一件頗耐人尋味的事。部分媒體報道“豐田汽車公司的日本國內產量將跌破300萬輛,減至270萬輛”,但豐田在當天的記者會上立即否定了這一報道。以前該公司以豐田章男社長為首的經營高管曾屢次表示,日本國內產量將死守300萬輛。所以,最初的報道內容產生了很大反響,該公司對報道予以否定也成了熱點新聞。
開發革新性生產技術
不僅是豐田,應如何對待日本國內工廠的產能,對此往往是與就業這一政治性問題聯系起來進行探討。實際上,這兩者或許存在一定的關系。不過,一直統管豐田生產部門的副社長新美篤志(預定下屆股東大會后卸任)過去曾說過,300萬輛這個數字“是提高競爭力,在全球展開競爭的基礎”。300萬輛是為開發革新性生產技術而計算出的戰略性數字。
也就是說,在海外生產已成為理所當然的時代,日本國內生產的意義之一就在于開發高水平生產技術。迄今日本國內的工廠也是被稱為“母工廠”等,發揮著同樣的作用。不過,隨著日本國內工廠的產量相對逐漸減少,必須有意識地確保其作為生產技術開發基地的功能。
與比較容易轉移到海外的生產線不同,生產技術開發功能必須與開發和設計部門密切合作,因此留在國內比較合理。不過,如果附近沒有生產現場,便無法開發符合現場需求的生產技術。因此,也需要使日本國內工廠的產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上。
那么,以日本國內工廠為基地,具體將開發怎樣的生產技術?對此許多企業作為有力候補考慮的是使用機器人的自動化技術。
需要這種自動化技術的,以往主要是人工費較高的發達國家。在人工費較低的中國及東南亞地區,主要是投入大量人力進行生產。不過,近年來中國的人工費也開始暴漲,而且確保人力資源也變得困難,因此自動化需求也在增大。實際上,許多日資企業都計劃推進中國工廠的自動化。
日本企業在中國推進工廠自動化的舉措(根據各家公司的公布資料及相關新聞制作而成)
目前東南亞也開始出現同樣的趨勢。雖然現在東南亞的人工費不如中國高,但為了應對將來的人工費暴漲而推進自動化的企業日益增多。
利用機器人從事人無法進行的工作
今后,在日本國內工廠培養的自動化技術將陸續推廣到海外。與此同時,日本國內工廠也需要實現差異化。如果一直與海外工廠使用同樣的自動化技術,日本國內工廠將失去存在的意義。因此就需要開發出比現有自動化更加進步的技術。
因此,今后日本國內工廠必須以新的思路為基礎開發自動化技術。其中一個思路就是“讓機器人做人無法勝任的工作”。迄今的自動化主要是著眼于“利用機器人代替人進行同樣的作業”。
例如,豐田目前正在推進利用機器人代替熟練技工進行作業的自動化。如果僅是如此,就與以往的自動化沒什么不同,但豐田通過在作業過程中采用計算機分析等,成功地將質量和成品率提高到了比熟練技工作業更高的水平。
不過,或許有人會問,如果能夠實現自動化,是不是就不需要熟練技工了?絕非如此。這是因為,雖然機器人可24小時不休息地工作,也不會出錯,但卻無法創造出作為自動化對象的“技藝”。也就是說,需要先由熟練技工開辟新的道路,然后利用機器人對這條道路進行優化。今后在思考日本國內生產時,豐田的上述舉措或許可成為一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