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日前敲響了有關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警鐘。據目前全球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狀況十分嚴峻,世界可能正進入增長“疲軟階段”。受全球經融危機持續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保護加劇,債務危機風險加大,貨幣寬松政策后遺癥顯現,世界多國財政告急,導致全球經濟持續緊縮,全球市場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
在全球經濟大環境影響下,中國也在加快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同時,兩會結束之后,中國已經開啟新的政經周期。新一輪的政經體系使得中國各行業面臨新的轉型,作為國民建設的支柱型行業,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同樣面臨如何成功跨越“轉型”的課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表示: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中的一系列新挑戰,為保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全行業必須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步伐。
工程機械步入“轉型期”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工程機械規模增長了十倍,這樣的傳奇時代被稱為“黃金十年”。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呂瑩日前在講話中表示:2012年工程機械行業整體呈低迷狀況,2013年經濟效益繼續下降,資金緊張狀況未有明顯好轉。行業人士也分析認為,隨著行業的低迷,絕大多數企業出現了增長停滯甚至是負增長,中國工程機械的“黃金十年”恐將一去不復返。
增速放緩并不意味著行業沒有未來。在剛剛閉幕的2013財富全球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表示:在世界市場持續低迷、經濟復蘇艱難曲折的背景下,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帶來巨大需求。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日前也表示:“預計今年年底將出臺城鎮化改革政策,推動城鎮化建設,需要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對水泥、鋼鐵、工程機械等有著巨大的需求。”同時,在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對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將繼續上升,南美、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新興市場,仍有巨大的現實和潛在市場需求。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走出去面臨著難得的“黃金窗口期”。
但是,新形勢下對于市場機遇的把握,繼續依托“跑馬圈地”的粗放式經營增長模式,顯然無法適應,“精耕細作”已經成為行業變革的大勢所趨。
中聯重科“高質量”模式領“轉型”
顯然,中聯重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導品牌,中聯重科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就以“高質量”穩健發展模式引領行業轉型,探索理性發展之路。
首先,中聯重科主動“調速”,追求企業發展的“高質量”與可持續。自2012年四季度以來,中聯重科主動調整經營策略,轉變增長方式——由以追求規模增長為核心調整為以追求經營質量為核心。并且進一步強化了風險控制,對新的銷售合同中的商務條款嚴格把關的同時,加強對以往銷售訂單的重新評審和以往客戶的應收賬款回收,甚至對于以往風險過高的訂單采取了取消訂單退貨的處理方式,以全力提升經營質量。
此外,均衡的產品結構是中聯重科在行業低迷中實現穩健發展的又一利器,中聯重科由此被譽為工程機械行業的“全能冠軍”。2012年,中聯重科重點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混凝土機械,公司泵車產品市場占有率較2011年明顯提升,處于市場領先地位,攪拌車、車載泵、攪拌站三大產品行業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第一;起重機械,公司塔機國內市場占有率穩居行業榜首,履帶吊產品實現國內銷售額第一;土方機械,公司推土機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躍居行業第二。
而“高質量”增長的源泉是“技術創新”,中聯重科的行業技術覆蓋率已經超過了75%,平均每天就有一項新技術、新產品誕生。“過去的十年,是忙于生產和交貨的時代,而今,中國工程機械是時候苦練內功,以技術創新來提升企業競爭力了。”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伴隨著行業轉型期的到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勢必要以“規模為標準”的產業模式轉化為以“價值為靶心”的競爭體系,將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用戶價值放到第一位,把規模和速度放到第二位,也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度過難關和應對挑戰,從而獲得新的機遇和成功,最終促使整個行業走向合理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