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年初以來,我國發生大范圍持續霧霾天氣。國家發改委近日在官方網站發布報告披露,受霧霾影響面積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4,受影響人口高達約6億人。霧霾天氣頻發,相關部門多有作為,且治理力度日漸加大,但為何收效甚微甚至愈演愈烈?《經濟參考報》記者行程10余省份,走訪上百名業界人士和普通百姓,對目前我國霧霾治理的現狀、窘境及背后的各方博弈進行了深入扎實的采訪調查,從企業、區域和行業等多個層面探源霧霾,探究可行的治霾之路,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可資觀察的視角。
國家發改委上周表示,今年初以來,發生大范圍持續霧霾天氣,受此影響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4,受影響人口約6億人。環保部原副部長張力軍日前直言:“尾氣排放是造成灰霾、光化學煙霧污染的重要原因。同時,由于機動車大多行駛在人口密集區域,尾氣排放直接威脅群眾健康!
受訪專家介紹說,尾氣排放無法盡如人意,既有車的問題,又有油的問題,“車油不同步”一直困擾我國尾氣防治。目前我國涉及機動車尾氣防治的標準有兩套,一套是《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的國家標準(俗稱“油品標準”);另一套是“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俗稱“汽車標準”)。“車油不同步”體現在,一方面,過去煉油廠的達標油品上市長期滯后于新車型上路,導致“有(達標)車沒(達標)油”;而另一方面,北京今年以來在全國率先供應國五標準油品,但由于北京與周邊地區油品標準不銜接,又面臨外地進京車輛的排放嚴重超標,導致“有(達標)油沒(達標)車”。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京、冀、魯、隴等多地調研了解到,在業界人士的諱莫如深之處,各自都有難以洗白的致霾之責———一是排放量大的柴油車被違法“套牌”,國一、國二車當國三賣現象普遍,在用車年檢的尾氣環檢更是形同虛設;二是石化企業主導了油品標準的制定,導致油品標準遲遲滯后于汽車標準,拖了尾氣減排的后腿;三是民營煉油廠為了和“兩桶油”搶地盤打起價格戰,不惜“以次充好”違法出售“塑料油”。
年檢走過場國一車當國三賣
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相關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有的廠家針對不同區域的監管寬嚴程度,投放不同的汽車產品:北京管得嚴,在這兒賣的產品就又好又便宜;河北、河南甚至西部等管得不嚴的地方,就把“三元”變“兩元”,甚至有的廠家為省錢只裝一個三元催化器的空殼,里面啥“瓤”都沒有,新車備案時只要指指該裝置的位置就算通過了。
董揚也許想不到,作為代表汽車廠家利益的行業協會負責人,他不經意間泄露了一個全行業“不能說的秘密”。
在去年的一次行業會議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講了個小故事:“去年我們有一家車企被一家公司告上法庭。這家公司買了一輛它的車,通過尾氣環檢,發現標注為國三標準的車,實際上是國一的排量……這個車企老總急了,讓我們協會幫忙,我說我沒辦法幫你:一方面我不能說你做得沒錯,另一方面我不能說全國很多地方都在拿國一對付國三———這是汽車行業潛規則。”
也許是意識到最后一句話的殺傷力,再加上現場列席著數名汽車行業跑口記者,董揚在會議期間連續三次強調:“拜托你們媒體不要報道了。大家心照不宣就完了!”
汽車標準越高,污染物排放量越低。環保部近日發布的《2012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顯示,按排放標準分類,占汽車保有量9.5%的國一前標準(俗稱“國零”)汽車,其排放的四種主要污染物占排放總量的40%以上;而占保有量53.7%的國三及以上標準汽車,其排放量還不到排放總量的25%。
據公安部近期通報,2012年,全國汽車保有量1.2億輛,年增長1510萬輛,一年的增長量就超過了1999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正是為了緩解機動車保有量激增帶來的空氣污染,我國僅用不到10年時間,就實現了汽車標準從國二到國四的“三級跳”。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近半年了解到,由于國內車企的尾氣排放作假手段五花八門,再加上新車型備案和在用車年檢方面的監管漏洞,汽車標準升級帶來的減排效果面臨被抵消的風險。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原總經理蘇暉介紹說,公安部、環保部批準汽車廠的新車目錄后,汽車廠要拿著該目錄到地方環保部門進行備案,后者認可后再通知當地車管所上牌。但個別經銷商找“代辦中介人”,通過內部關系“公公關”,就在車管所把超標排放車輛的牌子辦下來了。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向記者分析道,柴油車從國二升級到國三標準,電控系統需要改造,甚至整個發動機需要更換,輕卡、重卡的改造成本從四五千塊到三四萬塊不等,而一輛重卡的價格頂多也就20萬。正是為了壓縮升級成本,部分經銷商跟地方車管所串通,把國三公告型號違法套在國二公告型號上。
受訪專家表示,作為汽車的尾氣凈化裝置,三元催化器表面涂有鉑、銠、鈀等三種貴金屬,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排出的絕大部分氣體是對空氣沒有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環保部專家披露說,一輛奔馳車的三元催化器價格高達三五萬塊錢,其他車型的類似裝置也價格不菲。有的車廠家賣整輛車凈賺的錢,還不夠在尾氣凈化器里面使用鉑合金賠上的錢。就為了縮減升級成本,這些廠家跟監管部門玩“貓捉老鼠”的游戲,在鉑合金上偷工減料甚至連加都不加,把“三元”變“兩元”,導致氮氧化物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相關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有的廠家甚至針對不同區域的監管寬嚴程度,投放不同的汽車產品:北京管得嚴,在這兒賣的產品就又好又便宜;河北、河南甚至西部等管得不嚴的地方,就把“三元”變“兩元”,甚至有的廠家省錢到只裝一個三元催化器的空殼,里面啥“瓤”都沒有,新車備案時只要指指該裝置的位置就算通過了。
“機動車尾氣排放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