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26日的603元/噸到7月17日的583元/噸,中國煤炭市場風向標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跳水式”跌破600元大關后,仍在不斷刷新近5年的最低記錄,短短三周就跌了20元。
“市場需求低迷,再加上各省搞‘煤電互保’扶持本地煤企,央企神華、中煤又為了搶市場率先降價,其他煤企只能跟風,引發煤價恐慌性下跌。”中煤遠大煤炭分析師張志斌解釋說。
始于煤炭兩巨頭的降價搶市場風潮似乎還沒有停止的跡象。記者17日獲悉,神華正計劃將煤炭定價權從集團總部下放到銷售子公司,讓其自主定價搶占市場。對此,處于競爭關系的地方煤企不得不選擇結盟應對,同煤、陽煤等山西五大煤炭集團正商討實施抱團經營,統一確定煤炭銷售策略和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煤炭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這一番市場爭奪戰持續下去,將有一批中小煤企和貿易商被淘汰。
由于國內外經濟走勢和能源結構的巨大變動,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煤炭行業在“黃金十年”后急轉直下。今年上半年,煤炭全行業平均利潤同比下降近50%,重點煤炭企業平均利潤同比下降80%,其中“一哥”神華的平均利潤下降近20%。
入夏以來,盡管各地氣溫不斷升高,但煤炭行業并沒有因“用電高峰”到來而有一絲起色。下游火電廠需求一般,煤炭庫存居高不下,采購不積極;進口煤量維持高位,價格優勢明顯。
6月24日,中煤、神華下調煤炭平倉價的幅度為18元/噸至20元/噸,同煤、伊泰等煤企接著調價。之后兩巨頭又數次降價,截至目前神華5500大卡煤炭平倉價已降至570元/噸左右,其他煤企被迫應戰,煤價一跌再跌。
17日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本期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83元/噸,環比上周下跌9元/噸,為去年8月1日以來單周最大跌幅。這一價位較2011年6月的850元/噸下跌31%。
有分析稱,中煤、神華率先降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地方“保煤運動”下的市場丟失威脅。5月1日,河南率先實施“煤電互保”政策,建立獎懲制度,要求本省電廠優先使用省內煤炭。之后安徽、山東等省也通過加強省內煤電企業對接銷煤、限制外省煤炭入境等各種措施,扶持處境窘迫的本省煤炭企業。
“電廠要消化‘煤電互保’的任務量和高煤價,就得搞些便宜煤來對沖。只要將價格壓低一些,電廠就可以不顧地方規定來采購一些外地煤炭。”某電力集團河南分公司負責采購的人士告訴記者。
然而,在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開工率明顯不足的背景下,降價并沒有令煤炭需求一改疲態。截至7月14日,環渤海煤炭庫存量仍高達2082萬噸,而沿海部分電廠煤炭庫存可用天數在30天以上,有的甚至達到“滿庫”。
“最近港口的壓力很大,我們停了很多外購,自己的電廠也是超負荷運行,但銷售還是很不好。”神華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神華計劃將定價權從集團銷售管理部門下放到銷售子公司,由其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售價,“目前我們的價位比其他公司都要略高些,定價權下放后,就是隨市場定價了,銷售公司為了搶占市場就會自主降價。”
為應對這一局面,山西焦煤、同煤、陽煤、潞安、晉煤等五大煤炭集團商討實施抱團經營,按照“同區域、同煤種、同質量、同市場、同價格”,由重點煤炭企業牽頭建立統一協調機制,統一確定煤炭銷售策略,一個口徑對外,杜絕內部競爭和壓價競銷,動態穩定全省煤炭價格。
“已經從‘煤電互保’升級到價格聯盟,只要這幾家定了價格,山西的煤炭價格基本就定了。這會引發連鎖反應,對全國煤價產生一定的影響。”張志斌分析稱。
據記者了解,其他省份的煤炭企業也有抱團意向。在河南神火集團負責銷售的李朝林看來,企業“不讓市場就要讓利”,降價已是必然趨勢。隨著競爭壓力的加大,部分小煤企面臨倒閉的危險。在市場爭奪戰中,肯定是“大魚吃小魚”,最后是大企業的市場控制權進一步增強。
煤炭專家黃騰認為,現在煤炭供應過剩,在頁巖氣以及新能源的沖擊下,煤價在未來兩三年將處于低迷期,甚至在部分時間點會出現售價低于成本價的市場狀態,導致煤炭產能淘汰周期開始。不僅僅是貿易商,生產成本較高的煤礦和煤炭企業將被淘汰,效率低的煤礦將關閉。淘汰落后產能10億噸,煤炭行業才能回到整體供求平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