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編撰的《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3)》在京發布。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在會上表示,當前能源發展由以保供為主向應對霧霾轉變,能源發展呈現能源消費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能源結構調整加速、煤制油氣燃料受到歡迎、重點區域更多地使用優質能源、不同能源系統相互融合五大特點。
會后,吳吟在針對天然氣價格改革問題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天然氣價格調整需要像在電力領域推進階梯電價一樣來推進階梯氣價和季節性價差。在這方面一些省份地區已經開始試點,但試點還需要一個總結和提高的過程,所以暫未在全國鋪開。
調峰設施不足高峰用氣緊張問題凸顯
此次《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3)》在天然氣價格方面提出:2012年我國由于缺乏調峰措施和儲氣設施,高峰用氣緊張現象凸顯。2012年第一季度,受低溫供暖用氣需求增加的影響,天然氣表觀消費高達375億立方米;第二季度隨著供暖用氣需求下降,供需緊張形勢得到緩解;第三季度隨著發電用氣高峰來臨,長三角、珠三角等局部地區發電用氣需求上升造成局部供氣緊張;第四季度,北方地區供暖用氣大幅上升,高峰供氣緊張凸顯。而武漢市由于供暖用氣增加,出現日供應40萬立方米的缺口。
同時,城市燃氣的發展也加大了城市用氣的峰谷差。2011年中石油發布的北京城市用氣峰谷差為101,而此次報告中提到的北京用氣峰谷差已達到111。
為了緩解供應緊張和價格倒掛的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自7月10日起對非居民氣價每立方提高0.26元。吳吟對記者表示,天然氣價格最終是要走階梯氣價和季節性價差的方向,多用多承擔,少用少承擔,并且對困難群體進行一定的補助。
此次報告也提出,城市燃氣季節性的峰谷差將持續增大,需要解決的日調峰和小時調峰等一系列問題已經出現。但我國的儲氣庫建設滯后于市場發展,工作氣量僅占全國消費量的1.7%,急需加快初期調峰設施建設,制定合理有效的儲氣調峰制度。
以峰谷電價緩解調峰帶來的成本
事實上,早在2009年,中石油就曾大力呼吁推行季節性價差和峰谷氣價,“大家往往只關注天然氣短缺,而忽視富余問題。調峰能力建設不僅是上游企業的責任,也是下游燃氣企業的責任,政府同樣不能缺席。”中石油相關負責人在當時接受采訪時稱,解決這個問題可借鑒電力行業經驗,政府與企業通力合作增強調峰能力,實施峰谷氣價。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毅軍對記者詳細解釋了峰谷氣價的原理:“當用氣量非常集中或者快速增加時,調峰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需要由高峰時段集中用氣的用戶進行一定的分擔。在用氣量相對較小的季節和時段,顯然調峰成本也相對較低,那么此時的氣價就可以低一些。”
同時,劉毅軍提出,由于城市用氣和用電的特點不同,供暖用氣很難要求或鼓勵用戶錯峰使用,所以采用季節價差的方式較為合理。
去年年初,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提出,“十二五”期間,北京擬效仿“峰谷電價”制度,推行天然氣季節性價差、峰谷差價和可中斷氣價等差別性氣價政策,以此引導天然氣的錯峰使用。針對夏季用氣偏少,卻供電緊張情況,北京市還擬在“十二五”期間鼓勵公共建筑制冷使用天然氣。
補貼先行
然而,盡管如北京等峰谷差較大的城市已經開始醞釀實施峰谷氣價,這一能較為合理地解決調峰成本問題的措施仍尚未在全國鋪開。劉毅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困難恐怕主要在補貼上。
目前我國的供暖補貼由地方政府撥付給供暖企業。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北京市政府投入供暖補貼的資金在20億元到30億元左右,以直接補貼供熱企業。按照北京實施“看天供暖”制度,如需要提前供暖,提前供暖補貼的費用賬單是:供熱總面積×每平米補貼標準×提前供暖的天數=政府補貼的費用。
而涉及到居民供暖補貼,劉毅軍表示,落實到居民頭上,目前的補貼主要以補氣的方式發放。在采暖季之前,由燃氣公司上門核查居民的氣表和氣卡里的數據,采暖季過后再查一次,把其中的增量算出來,減去做飯等日常生活用氣的量,最終得出每戶在采暖季的用氣量。“去年年底北京的氣價漲到2.28元每立方,將這個價格減去原來的1.95元每立方,再乘以居民采暖用氣的立方數,就能得出每戶居民具體需要的補貼數額。當然這個補貼并非直接給居民,而是在這個數額算出來后,由燃氣公司折成氣,打到居民的氣卡上。所以基本上落實到居民頭上的補貼是由政府和燃氣公司共同承擔的。”劉毅軍說。
由于峰谷氣價所要解決的調峰問題主要的根源是居民用氣,所以當峰谷氣價正式實施時,在居民側勢必需要政府和燃氣公司更大的投入,“由于涉及到多個市場主體的承受能力問題,峰谷氣價暫時沒能在全國鋪開。”劉毅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