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我國智能裝備制造業的銷售收入將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工業增加值率達到35%,本土化智能制造裝備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將超過30%。
近日,作為《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的子規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式發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總體目標是:經過10年的努力,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總體技術水平邁入國際先進行列,部分產品取得原始創新突破,基本滿足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國防建設的需求。與此同時,《規劃》還提出了四個具體目標:
一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工業增加值率達到35%。本土化智能制造裝備滿足國民經濟重點領域需求,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30%。
二是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傳感器、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伺服和執行部件為代表的智能裝置實現突破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大成套裝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
三是組織結構優化升級。培育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打造一批“專、精、特、新”的專業化企業,建設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產業集聚區。
四是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完善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產業創新體系,骨干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5%。培養一大批知識復合型、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
規劃對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升和改造傳統制造業,提高我國制造業和裝備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提高我國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力有重要意義。“我國產業結構面臨升級轉型,智能裝備業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中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蕩滌,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制造業國際格局也發生很大變化。如何臨“危”乘“機”,興利除弊,加快推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盡快從“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智造”,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最重要的任務。《規劃》將有力促進我國智能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對于各產業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制造”是絲綢、陶瓷、茶葉等“中國特色產品”的同義詞。后來,世界接受并習慣了“中國制造”,將它看作“廉價商品”的同義詞。如今“中國制造”有了新內涵。
“將中國同廉價服務或盜版掛鉤的日子已經結束了。中國不僅是最大的市場,而且能夠在新技術上同全球領先者競爭。”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指出,新興的中國元素已經贏得世界的矚目。中國企業從模仿到創新的轉變,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從低附加值的制造大國向“智造”大國轉變也是迫切要求。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的標簽讓我們背負了太多的無奈和心酸。對此。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大力培育和發展智能裝備產業對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有利于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整合吸收,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把企業創新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以科技推動企業發展,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促使我國制造業總體技術水平邁入國際先進行列,部分制造產品取得原始創新突破,用以滿足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國防建設的需求。
作為未來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大力培育和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對于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能源資源消耗,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