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和云計算是目前IT產業兩大新秀,物聯網的概念始于2005年,由國際電信聯盟提出;云計算的概念始于2006年,由谷歌提出。這幾年盡管物聯網云計算產業都還不算成熟,但是概念是天天在炒。介于兩者的誕生時間差不多,很多人會疑惑為什么他們會同時出現,這一點也并非巧合。
市場飽和的兩大轉型路線
在上個世紀80年代,Sun公司就提出了云計算的概念雛形:網絡即計算機,因為當網絡中的計算機設備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后,整個網絡都可以看做是一個可以統一處理數據的系統,復雜的工作可以分配給不同計算機處理,甚至于一個設備的任務可以完全由其他設備來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當硬件市場逐漸趨于飽和時,大家不得不因為業績下滑或者虧損而尋找新的市場,基于成熟的計算機網絡,云計算逐漸成為一款有意義的應用,大家往往不用生產出售硬件,就可以收取租金和服務費,這是無形的市場,當然,也是利潤超額的。
有趣的是,不僅僅體系架構的誕生時間相近,物聯網和云計算的概念雛形也出現于同一時代: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各種電影中的物聯網設備,比如智能手表眼鏡和各種智能化監控儀器。需要提出的一個歷史是,在當時PC硬件行業呈現出較大的危機,市場不夠振奮,因此人們也會想著去開辟其他的電子設備市場。
顯然,這是面對同一問題的兩條解決路線。
物聯網模式的滯后性
上百度百科搜了下這兩個詞,發現這兩個同樣創建于2007年的詞條,目前“物聯網”的瀏覽量是330萬,“云計算”的瀏覽量是430萬,物聯網的關注度要明顯比云計算低一些。究其原因有兩點:第一,物聯網是新的硬件、軟件和服務平臺,它比云計算產業需要開墾的工作量更大,而云計算是利用現有軟硬件所構建的服務(PaaS、SaaS、IaaS等);第二,物聯網目前缺乏成功案例與模式,它不像云計算初期可以簡單扎根于傳統IT領域,而是要從底層做起并結合時代需要。
結合發展有前景
“云物聯”這個概念也是近幾年出現的,炒概念歸炒概念,將物聯網和云計算結合其實是不錯的想法。近期IBM推出的車聯網云服務,就可以根據用戶習慣為用戶提供極其舒適的車載環境,而微軟推出的物聯網實驗室,則將物聯網數據放在公有云,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開放平臺的實驗中來。
總的來說,這兩個產業因為IT界的瓶頸而誕生,注定要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