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氣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鋼鐵第一大省河北一直是國家環保部門重點督察的區域。記者近日調研時了解到,鋼鐵業遭受雙重擠壓:一邊是“微利”和“虧損”,一邊則是更加令人頭疼的“高污染”。在缺錢的情況下如何消除“十面霾伏”,成為需要破解的一道難題。
環保投入動力不足
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向陽在環境保護部近日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會議上指出,隨著今年冬季的來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重污染天氣的可能性日益加大。隨著9月12日《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公布,鋼鐵行業成為環保發力的重點行業之一。
今年以來,全國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河北省每月都占5至7個,大氣環境形勢極其嚴峻。據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測算,鋼鐵企業綜合能源消耗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消費量的近50%,是名副其實的耗煤、排放大戶。
眾所周知,節能減排、環保達標,需要支付一定運營成本。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等多位權威人士認為,鋼鐵企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企業成本壓力巨大。錢更加緊了,企業環保投入動力不足。
河北省政府有關部門近日到邯鄲、唐山等地調查了解到,一些鋼鐵企業效益低下,不停產只是為了留住市場,減少設備折舊、人工和財務費用損失。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河北省鋼鐵企業噸鋼利潤僅85元,若啟用環保設備,每生產一噸鋼需要增加100元以上環保設施運行成本;而不啟用環保設備,一個中等規模的鋼鐵企業每年可減少上千萬元的成本。
一家鋼鐵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反映,環保運營成本高,企業不作為很劃算。如果被發現,最高也不過罰款幾十萬元,即便每個月都受處罰也很劃算。因此,部分鋼鐵企業環保設施能不上就不上,能不運行就不運行,最大限度降低環保成本。
將監管重點由“重裝備”轉變為“重效果”
國家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在3月份曾通報,河北省60%的鋼鐵企業運行存在環保問題,70%的除塵設施運行不正常,80%的生產廢水違規排放;除了民營鋼鐵企業,部分國有大型鋼鐵企業也牽涉其中。
采訪中,一些鋼鐵企業負責人說,當前環保部門監管重點是企業是否安裝了環保裝備及監控設備,甚至細化到某種品牌或型號上;而日常監控主要依靠不定期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對環保效果重視程度不夠。比如,環保部門要求鋼鐵企業統一安裝某種防塵網,這種防塵網外形酷似網球場外圍攔網,耗資近2億元。而要達到同樣沒有揚塵的效果,也可以用低成本的噴灌灑水,這樣企業就可以把資金用在更有效益的地方。
“市場經濟是利益驅動型經濟,要扭轉鋼鐵環保工作不利的局面,必須尊重市場規律,運用市場方法,理順利益機制,讓環保變得有利可圖。”河北寶豐鋼鐵公司負責人劉秋彤說。
不少鋼鐵企業負責人認為,應從生產、消費兩個環節落實環保標準。一是環保部門將監管重點由“重裝備”轉變為“重效果”,在限定標準的前提下,允許企業自主選擇環保達標方式;二是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側重選擇符合國家綠色標準的鋼材產品和服務,要明文規定重點工程只能使用環保達標鋼鐵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倒逼鋼鐵企業規范發展。
提高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
河北鋼鋼鐵集團總經理、唐鋼公司董事長于勇對鋼鐵業環境問題有著自己的另外一番理解。他對記者說,智慧地看環保問題,實質是資源和能源利用問題。污染從根本上講是對資源能源的巨大浪費。粉塵是什么?粉塵在鋼鐵行業更多的就是含鐵料,我們看上去是污染,其實確切地講是能源和資源。
唐鋼本身也曾經是一個瀕臨搬出唐山市區的污染企業。于勇說,如果企業不脫胎換骨,難道搬到海邊就可以污染了嗎?他們在業內率先推行能源成本管理和二次能源的高效綜合利用,顛覆過去以高成本支撐高產量的生產組織模式,在提升成本控制力同時提高企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2012年,唐鋼實現噸鋼降本增效400元,挖潛增效50.6億元,今年計劃再挖潛增效58億元。
雞蛋從外部打破,只是食物;而從內部打破,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如今的唐鋼,被國內外專家譽為“世界最清潔的鋼鐵企業”,從一個傳統老國企狀態的鋼廠轉變為一個“廠在林中、林在廠中”的大花園式廠區。被業內公認為是成功解決生態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典型范例。
一些鋼鐵企業負責人說,鋼鐵行業經歷近10年的快速發展,好的市場形勢屏蔽了許多企業的內部管理問題,以高成本支撐高產量、高盈利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是尋求新的發展模式的時候了。
編者按:業內的老人都說鋼鐵有色是一家,尤其是在節能減排方面面臨的問題別無二致。我們推薦這篇文章給企業的決策者人,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