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國家發改委網站正式對外公布了《關于印發10個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由14個政府部門聯合發出,提出了包括頂層設計、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產業支撐、商業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措施、法律法規保障和人才培養等10項專項行動計劃并明確了跨部委的牽頭部門。
本次多部委聯合發出的《通知》統籌考慮了軍地協調機制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其中的技術研發專項行動計劃由科技部牽頭,在時間進度上提出今年年底完成關鍵技術立項。值得注意的是,本輪物聯網專項行動采取了更為開放的態度,甚至對于物聯網的信息安全保障問題提出了吸引國際技術、人才資源,提高信息安全研發、生產能力作為保障措施內容。
2009年11月,國務院曾同意在無錫設立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并成立了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相關部委和中科院及江蘇省組成的部際協調領導小組。
“估計物聯網的概念在無錫也就能吃到明年了!”李浩(化名),是一名位于無錫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的一名中層技術人員。最近一直在暗中找新的工作機會的李浩無疑已經告訴了外界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目前的境況。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與云計算自2010年起在各地掀起熱潮。不過與國家發改委曾選擇5個城市作為云計算示范應用點不同,物聯網曾經是江蘇省無錫市的“殊榮”,上界中央政府曾希望在這里能建設成為“感知中國”的中心。
不過在前些年的概念熱潮中,與多個二三線城市熱衷于效仿無錫大搞物聯網規劃不同,類似北京和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相對冷靜。作為替國家挑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重任的兩個城市早都清楚,國內在集成電路領域的底子很薄,在數字技術領域還有些產品和成果,但在傳感器的模擬技術領域近乎于零,尤其是裝備制造領域的高性能傳感器幾乎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傳感器才是中國與美歐日在物聯網感知領域的關鍵差距。但國內連傳統的工業傳感器都做不好,新興的物聯網智能傳感器就能做好?”多位國內IT業人士曾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用不屑一顧的口氣問道。作為物聯網概念最接近實用階段的智能電網,國家電網公司在試點階段招標采購的智能電表解決方案全部來自美日歐等大公司。
“電表的芯片其實不簡單,雖然都能轉,但精度差別很大。國內的很多電表芯片廠商都是低水平通過反向工程仿制外國的型號,低價賣給農村電網用還可以。”多位電力行業的人士也向記者證實了國內模擬集成電路的現實水平。
其實,傳感器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保障的基礎元器件,一直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從“十五”到“十一五”,科技部持續通過863計劃設立項目課題研發汽車、工業過程控制等領域的高性能傳感器。“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從2008年起也曾設立課題研發A/D和D/A類模擬技術IP核。不過,這些通過驗收的科技成果至今依然停留在“樣品”階段,無法成功進入產品階段和市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