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上網標桿電價相繼出臺之后,新建核電機組實行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終獲落實,全國核電標桿電價最終核定為每千瓦時0.43元。至此,核電“一廠一價”,電廠“跑價格”的歷史宣告結束。
在有利于約束核電廠投資,提高投資效率等意義的背后,標桿電價將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如何控制核電投資建設成本成為核電企業共同面臨的難題。為此,8月23日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召開核電工程經濟策略研討會,廣邀核電業內專家共同探討未來核電建設投資大計。本刊特邀參與研討會并發言的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敬撰文,詳述核電投資將在標桿電價時代發生的改變。
未來核電將在安全和經濟兩條線的約束空間內平穩發展
6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通知,將現行核電上網電價由個別定價改為對新建核電機組實施統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同時強調,核電標桿電價保持相對穩定,今后將根據核電技術進步、成本變化、電力市場供需狀況等對核電標桿電價定期評估并適時調整。
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核電結束了“一廠一價”的電價機制,正式迎來標桿電價時代,核電定價機制也從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
從長遠來看,核電標桿電價的政策出臺是一種必然,更是一種進步。它對于核電發展的安全、技術、標準化及市場化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實上,鑒于供求及價格形成機制是市場經濟的最基本機制,我們可以說核電標桿電價及調整政策的實施是我國核電發展走向市場化的重要里程碑。
同時,核電標桿電價的確立為核電企業設立了一個價格上限標準,這必然促使核電企業加強成本管理,核電企業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為工程造價的控制,由此降本增效,提高效率。
更為重要的是,未來核電及技術的競爭將趨向良性化發展。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區域間的比較優勢導致核電的經濟性存在較大差異。而標桿電價的設定,可使政府、企業、公眾對本區域是否適合發展核電做出更加科學的分析和評論,從而科學決策,促進核電的合理布局,避免區域盲目爭取核電項目;與此同時,以市場為導向,用戶對技術的選擇將更加自主,利用自主創新技術降低造價的積極性在未來也將逐步得到提升。
全過程成本控制
核電企業在寄希望于國家建立科學合理的調整機制和規范化的補貼機制的同時,應樹立從源頭控制建設成本——建造即運營的核電管理理念,在設計上、建造上,包括融資模式上都要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事先思考并采取降低造價、降低成本、增加盈利空間的措施。
工程拖期是目前核電工程中存在的一個普遍而又突出的現象。由于采用新技術、設備制造拖期等原因,在核電工程建設中存在較普遍的超工期、超概現象,造成核電企業建設成本增加。國家推出標桿電價后,形成核電成本倒逼機制,激勵企業約束成本,促使企業不斷優化工程管理機制、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過去核電項目從建造到運行都由同一個隊伍完成,即所謂的大業主管理模式。在過去核電起步階段和未形成規模化建設階段這是較為合適的管理模式。隨著核電逐漸成為能源支柱產業,這種“一家一戶”式的建設運營模式勢必阻礙了技術和管理的提高。建造和運營專業化的分工,成為一種確保核安全、降低建造成本的重要手段。
中國核電發展的歷史揭示了這樣一種現實,即:實施引進消化吸收、國產化率高的核電技術,建設成本及上網電價都較進口核電技術機型低。在成本倒逼之下,核電企業勢必加大自主化技術研發,在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核電技術的同時,加快研制自主化機型,為進一步降低核電造價奠定基礎。
核電建設局面嚴峻
核電工程建設有其自身特點,主要包括:安全、質量要求高;一次性投資高;技術、管理復雜;專業性強;工程量大;工期長;風險大等。除這些共性特點,我國工程建設項目還有以下特征:
第一,現有工程技術種類多,儲備不足
目前我國有俄羅斯WWER技術、法國M310技術、美國AP1000技術、自主開發的650兆瓦壓水堆技術以及高溫氣冷等至少6種不同的工程技術,不論是設計、還是設備制造均凸顯出自主科研的技術儲備不足,有經驗的人員數量和能力遠不能滿足工程項目的要求。
第二,工程前期準備深度不夠,為工程建設埋下隱患
核電工程項目至少應有24個月以上的工程項目準備時間,而目前,國家核準后的工程準備的工程準備時間遠遠不夠。且企業不清楚國家核準的具體項目及時間,因此造成工程前期準備不足、工作深度有限,為后續工程建設在設計變更管理、進度和投資控制方面埋下隱患。而各核電企業關注項目申請遠勝于工程設計、設備等對工程建設起決定作用的關鍵環節的準備。
第三,缺少強有力的工程項目管理基礎支撐
包括參與項目管理各組織間的職責,管理人員的資質要求,成熟有效的工作流程、大綱、程序及手冊及人員招聘、培訓等。
第四,工程總承包市場化程度低,不利于工程建設整體水平提升。
綜上原因,導致我國核電在建工程和項目管理形成不良循環,各個層面均疲于應付爭取新開工項目或處理工程出現的問題,現有工程建設頻頻出現拖期、超概等現象。
工博士工業品商城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商城(www.lmelshi.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國內照明企業“掘金”新興國家市場?
- 上一篇:國產機床業轉型發展應先適應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