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開幕的201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來自國家能源局的兩位官員———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副司長史立山———力挺風電,成為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的“大利好”。
“爭取在兩至三年內基本解決困擾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棄風限電難題。”這是王駿最為引人矚目的發言。他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電力系統的改革,爭取出臺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實現風電優先上網全額收購。
而史立山則針對風電項目審批權下放后出現的地方保護問題、特別是云南山東等地近期出現的限制風電產業發展的苗頭提出批評。他說,推動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變是“國家大戰略”,中國支持風電產業健康發展。
風電快速發展問題不容忽視
據王駿介紹,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風電裝機已位列全世界第一,預計到今年底,全國風電的裝機能量要超過7500萬千瓦,發電量將會達到1400億千瓦時。但伴隨著風電的快速發展,一些問題相繼凸顯。他舉例說,比如,包括風電在內的各類電源的規劃缺乏統籌銜接、因風電質量問題引發的事故增加、棄風限電問題愈加嚴重等等。
“特別是今年以來,還出現了一系列影響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史立山指出,有的地方保護主義抬頭,特別是在國家能源局將風電項目核準權下放后,一些原本非常支持風電發展的地方政府,開始出臺保護性限制條款,比如要求風電開發企業必須采用本地企業設備等;而在云南、山東等地,甚至出現以環保為借口限制風電發展的苗頭。
史立山強調說:“國內外實踐證明,風電恰恰是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綠色可再生能源,應該大力支持而不是限制。”
“還有一個就是風電企業‘三角債’問題,目前已成為影響風電產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史立山說“風電投資商拖欠設備制造企業貨款、設備制造企業拖欠零部件企業貨款,你欠我的,我欠你的,債務鏈條日益沉重。”
談及整個風電產業體系,史立山認為,包括風電場布局、風電技術、設備質量等都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比如,機組利用率不高,機組關鍵零部件故障不少,特別是產品的一致性問題,即同一類產品零部件的一致性都難以保證,這最終將影響風電的正常運行。
解決棄風限電風電產業最大利好
兩位國家能源局官員在講話中都認為,當前影響風電行業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棄風限電。有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風電產業因為棄風白白浪費電量達200億千瓦時,2013年這一數字可能擴大到300億千瓦時。
王駿表示,能源局已加強對限電比較嚴重地區的調研和運行監管,爭取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基本解決限電問題。
“解決限電問題任務艱巨,需要從技術、管理、政策、體制等各個方面下大力量。”史立山說,技術創新包括風電機組技術,也包括解決風能波動性的出能技術,還包括提高電網運行智能化水平,這些技術現在看來潛力都很大,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他說,解決限電要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嚴格限制棄風限電地區風電的建設規模,加快市場好的地區的建設。比如,南方地區的低風速、高海拔地區的風電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另一方面,要開拓一些靈活的用電負荷,比如風電供熱。
此外,還要擴大配制資源的范圍,就是擴大跨區送電,讓風電波動性在更大的電網系統中消納。比如,今年哈密至鄭州正負800千伏、哈密至重慶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相繼納入國家電網規劃并即將開工建設,這些都為新疆哈密地區風電大規模開發和外送提供了條件。
“真正推動風電更大規模的發展,最根本的還是推動管理體制改革。”史立山強調指出。王駿則透露,能源局正在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積極推動電力系統的改革,并爭取出臺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配額制,實現風電優先上網全額收購。
裝備業加強自律避免惡性競爭
“對于風電制造業而言,形成一個良性競爭市場是整個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史立山在演講中指出,中國風電目前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競爭體系。
史立山認為,風電制造業良性發展須加強四個建設。
一要加強產業的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今年5月能源局已發布要求,對產業本身的技術狀況進行監測,目前正在落實。這是促進風電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
二要加強產業的標準和規范體系的建設。風電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但行業標準仍不夠完善,很多方面缺乏統一的方法和科學的評價體系。產品的質量和工程效益良莠不齊,沒法比較。
三要加強檢測和監督體系建設。風電設備是風電建設的核心,也是風電技術進步的關鍵,根據國際發展經驗和國內發展出現的問題,比如風機低電壓的穿越,機組的認證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總的來看,這方面的工作仍然不足,對風電廠質量的監督也仍然不夠。
四要加強行業自律,防止惡性競爭。目前風電的產業規模已經形成,設計、施工、設備制造各個方面,應該說都需要制定一些行業自律的標準,要培育我們企業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發揮好行業自律的作用,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風電項目的審批制度已經改革,項目的合同權限已經下發地方,今后國家層面的工作,主要是進行技術設計和宏觀管理。”史立山說,對于具體問題,國家將主要通過調控布局和政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