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作為我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機械制造是其主要支柱產業。由于龐大而又具體的市場需求,在這里孕育出來一個獨特的機床產業,有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該市機床工具行業的年銷售收入約100億元。
三十年前,浙江臺州機床企業以簡易型儀表機床開始了艱難創業,臺州的工量具企業靠家庭作坊慢慢敲開市場。
三十年后的今天,臺州機床企業已經突破1000家,主導產品——經濟型數控機床的銷量占據了全國市場的30%。玉環坎門機床廠的數控車床、大森機床的加工中心、杰克的磨床、西菱的鉆床、日進的數控刀具如繁星點點,在中國機床工具市場占有寶貴的一席之地。
去年以來,和全行業一樣,“訂單的減少,行業的衰減”促使這里的企業家在思考,行業發展的出路何在?
2012年年底,主題為“贏在轉型升級”的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發展高峰論壇在臺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此次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機床工具行業的數十位專家和臺州的400多位企業家前來參加。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陸仁琪、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梁訓瑄、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惠仁、臺州市副市長李躍程等專程到場參加研討。
陳惠仁:發展由高速轉為理性
中國機床工具協會副秘書長陳惠仁認為,應該客觀準確地評價過去十幾年來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高速發展的成就。他認為這些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從2000年到2011年,機床行業的年均增長高達26%,這在世界上可謂“絕無僅有”,經濟規模2009年就達到世界第一,現在已遠遠超過世界第二、第三。
二是就中高檔機床工具產品而言,我們由“不能做”變成了“能做”,就主要規格品種而言,通過集中布局一大批重大專項,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
三是行業的綜合素質得到普遍提升,涌現了一批具有初步競爭力的企業,實現了“由弱到強”的起步。
陳惠仁認為中國的機床工具行業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時期,他稱之為“發展階段的轉換期。”這個發展階段的轉換本質是發展動力轉換,我們過去所依賴的那些發展動力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或即將發生變化。
他進一步解釋說,10多年以來,這樣一些外部條件比如“強力的市場拉動、體制和機制變革激發的活力、勞動力成本優勢以及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在促進行業發展中起到了首要作用。
目前行業的特征是“需求總量下來了,需求結構上來了”。他認為這次市場的變化不是簡單的周期性變化。他斷言機床工具行業“從現在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即由高速發展轉變為理性發展。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理性的增長速度,顯著的轉型升級。企業要發展,必須依靠自身技術創新、管理升級、勞動者素質提高來完成。他對中國工業報記者強調說,我們從“不能做”到“能做”,按百分制計算,最多只能算拿到50分,我們僅僅滿足于“能做”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做好”!從50分提升到100分,前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陳惠仁同時希望臺州的機床工具企業要突出自己的優勢和文化特色,“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優勢轉化掉。”
梁訓瑄:走“專、特、精”的道路
論壇上,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梁訓瑄自嘲“年過八旬,仍壯心不已。”他認為,怎么把轉型升級具體化,解釋的方式很多,他的個人意見是,我國機床工業要由大變強,企業提出,要走“專、特、精”的道路。
最近幾年,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機床工業從產值上講,已經超過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從若干方面看,也取得了代表世界水平的成就。但在大好形勢下,我們應該冷靜地看到,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我們有不少企業是在低水平徘徊,還在靠圈地建廠房發展,這是危險的。目前發達國家和臺灣地區的產品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而其中絕大部分是高端產品。在中高端市場,我國產品在技術、精度方面和國際一流產品相比,還有不少差距。
梁訓瑄說:“環顧世界機床列強,大多數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之所以能技壓群芳、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具備產品有專長、技術有特色、商品要精細的共同特征。”滿足用戶千變萬化的需求,這就是世界機床產業的特性。
梁訓瑄一一列舉了湖南長沙一派數控機床有限公司、長沙哈量凱帥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杭州大天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杰克控股集團、北京精雕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蘇州信能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無錫迪奧機械有限公司等十家企業的案例。他認為,這些企業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目前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的同行們借鑒。
謝華錕:由粗向精、由大到強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機械測試儀器分會理事長謝華錕在論壇會上提出,“采用先進的數字化測量技術和量具量儀產品,來迅速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積極創新開發,努力趕上國際先進水平,是當前我國制造業轉型提高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據美國國家標準局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