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近日指出:“嚴重的灰霾污染,表面上是由不利氣象條件所引發,但根本原因則是長期以來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等積累所致。”
一方面,我國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耗格局中一直占比過高,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能源資源以煤為主,火電裝機占總裝機約72%,火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 82%左右,每年消耗電煤16億噸左右;另一方面,我國電力就地平衡的發展模式一直延續至今。但是,我國能源資源與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格局,客觀上需要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能源資源。
因此,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勢在必行。對此,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指出必須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并通過“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舉措來應對霧霾。
那么,如何看待對于大電網、大能源基地和分布式電源之間的關系呢?國家電網新聞發言人、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近日表示:“從規劃上看,未來我國大電網和配電網、微電網的發展是并行不悖的,大規模能源基地的建設開發、輸送和分布式電源的開發建設都是需要的,分布式電源是大電源裝機一個很好的補充。”
按照國家能源局的相關規劃,基于科學產能和用能的能耗目標,2020年能源消耗總量將控制在40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仍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并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我國的主導能源。實現煤炭的高效潔凈利用,最主要的途徑就是發電。
同時,根據可再生能源的相關規劃,到2015年,分布式光伏發電為1000萬千瓦,約占光伏發電總量的一半,屆時我國電源總裝機將達15億千瓦,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發電為2700萬千瓦;到2015年,風電并網裝機將達到1億千瓦,到2020年達2億千瓦,其中80%都集中在甘肅酒泉、冀北等九大風電基地,需要集中開發。
張正陵說:“這表明僅靠分布式電源無法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因此,我國需要開發大型的煤電、水電、風電等能源基地,需要建設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推動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同時分布式電源具有清潔、就地平衡、效率高等優勢,也是一個發展方向,因此電網規劃是兩者兼備。”
對于未來我國的電網架構,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曾明確指出:“與依賴于高效化石能源、核能發電、大規模水電,以及強調集中式發電的第二代電網相比,第三代電網發展中非化石能源發電將占較大比例,發電形式將是大型集中式發電和分布式發電相結合。因此,第三代電網將采用骨干電網和地方電網、微電網相結合的模式,輸電方式也將呈現多樣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