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革命促使電網的使命發生變化,如將具備新能源電力輸配網絡、能源電力信息綜合服務體系、靈活高效的能源網絡、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系統等功能,對此世界各國加快開啟第三代電網的發展和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上指出,“我國將向國家主干輸電網與地方輸配電網、微網相結合的模式發展。”
以可持續化和智能化為特征
目前,面對世界范圍內化石能源的日漸枯竭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的現實威脅,一場新的能源革命在世界范圍內悄然興起。能源革命帶來的發電能源清潔化和一定程度的分散化,以及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智能化等兩大因素促使電網開始轉型。就我國而言,能源和電力的發展也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和轉型挑戰。如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電,與煤電一起將逐步成為主力電源;以清潔化(接納大規模可再生能源電力)和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下一代電網將成為未來電網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20世紀前半期的電網屬于第一代電網,以小機組、低電壓、小電網為特征,是電網發展的興起階段;20世紀后半期的電網屬于第二代電網,其大機組、超高電壓、互聯電網的特征,標志著電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周孝信介紹:“從本世紀初開始并設想到2050年在世界范圍內實現的第三代電網,以清潔能源發電占較大份額和智能化為主要特征,是可持續發展和智能化的電網模式。”
智能電網是第三代電網的實現手段
由此看出,清潔化、可持續化和智能化是第三代電網的最本質特征。如清潔能源發電將占較大份額,大型骨干電源與分布式電源相結合;國家級主干輸電網與地方電網、微電網協調發展;采用大容量、低損耗、環境友好的輸電方式(特高壓架空輸電、超導電纜輸電、氣體絕緣管道輸電等);智能化的電網調度、控制和保護;雙向互動的智能化配用電系統……
那么,第三代電網與我國的堅強智能電網規劃有什么關聯呢?周孝信說:“智能電網突出了智能化的特征,包含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的特征,強調了智能化對提升電網性能、電網技術水平的關鍵支撐作用,可以較好地概括第三代電網的使命與特征。”因此,對智能電網的深入研究和積極實踐,是推動第二代電網向第三代電網過渡的重要手段和戰略措施。
還需攻克一系列電網關鍵技術
“電網作為電力市場的載體是能源安全的支撐,在推進市場體系和競爭機制的建設中發揮著政府在市場失靈時的統籌調控能力。”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指出:“21世紀的能源安全將是以電力為主的全方位能源安全,中國應不失時機地引領構建以電力為基礎的綜合能源安全體系。”
同時,實現由第二代電網向第三代電網的過渡還需要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如大規模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電力友好接入技術(含分布式)、大容量輸電技術、先進傳感網絡技術、電力通信與信息技術等。
特高壓是我國第三代電網重要組成
研究表明,目前我國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電力需求將持續上升;能源資源與需求呈逆向分布,新增水電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區,新增風電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區,太陽能發電呈集中開發(西部北部)與分散布局并重;決定了大規模、跨區域的煤、水、風、太陽能配置格局,電力流呈“自西向東、自北向南”的總體格局,跨省區電力流將持續擴大。
因此,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我國將有大容量遠距離輸電的基本需求。正如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所指出的那樣:“加快發展特高壓,實現‘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是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必然選擇。特高壓不僅將推動全國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促進清潔能源加快發展、帶動裝備制造業升級,還將為構建洲際輸電大通道提供戰略選擇。”謝克昌也表示:“在新型能源消費方式中,要著力提高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以特高壓為骨干的電網擔負著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任。”
對于我國第三代電網的具體發展模式,周孝信介紹:“從現在至2030年的中期階段,我國輸電網將保持超/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網模式。從2031年到2050年的遠期階段,將有望實現向多端高壓直流輸電網(超導或常規導體)模式轉型。未來的配電網將采用交直流并存的多樣化配電模式,與通信信息技術廣泛結合,逐步形成適宜接納大規模分布式能源、能夠向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的主動智能配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