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中國自動化科研領域內知名專家,三十多年行業經驗,先后擔任多家科研機構和協會的要職,并在產業化方面有很深的積累,對于國內機器人行業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核心觀點摘要
自動化設備有三個大的方面,一是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二是數控技術,三是機器人。這是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撐技術,其他的還包括軟件、儀器儀表等。
我國的機器人研究從1972年開始,最早在中科院、機械部的研究所,以及廣州和大連的機床研究所。從1986年開始“863”計劃后,高校作為第二撥開始進入,比較早的有哈工大、北航等。但是高校的很多研發都開始于實驗室,從樣機到產業化比較難。而中科院的研究所因為實行的創業機制,所以產業化做得相對比較好。
之前近二十多年,中國的機器人行業發展緩慢,源于體制和政策思路的問題。最近的快速增長來源于:1)汽車業的快速擴張;2)機器人技術發展,使用門檻降低;3)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4)很多獨生子女不遠做藍領工種;5)整體制造業快速增長。
國際標準化組織對工業機器人有嚴格的定義。業內一般認為3軸以下的為機械臂,5、6個軸的為工業機器人。3軸以下也叫經濟型機器人,成本比6軸的便宜,在很多企業不需要太復雜的設備時會采用,從市場空間來看肯定要比6軸的大。但是一般機器人廠商在形成模塊化后,都可以做到向下兼容,可能會因為利潤低不做,從技術上是沒有難度的。
機器人行業內的不同廠商對自己的定位不同,因此也會采取不同的市場策略。有些只做機器人,有些只做系統集成,有些兩方面都做,這取決于廠商的戰略定位,無所謂孰優孰劣。比如ABB同時做機器人和系統集成,但是庫卡在國內只做機器人。對于機器人廠商而言,要進入系統集成領域有難度,因為不同行業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工藝,機器人廠商在細分領域不一定有優勢,缺乏工程經驗的積累。
未來機器人發展的一些方向:首先,向智能化發展,結合傳感器、專家系統等,比如機器人視覺;其次,向不同載荷發展,適用于更大的載荷和更小的載荷;另外,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最后,形成群體控制,機器人成為標準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