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的天然氣出口逐漸向現實靠攏時,以色列,這個美國的堅定盟友、曾經的能源貧困國,似乎也已迫不及待要登上能源出口的舞臺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此前一直在積極尋求內閣批準,將該國40%的天然氣產量出口,剩余部分留在本國使用,試圖在削減目前高額能源進口費用的同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6月23日,以色列內閣正式批準了這個方案。至此,以色列是否出口天然氣的爭議塵埃落定。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確保本國天然氣供給的前提之下,將天然氣送出國門,而這勢必會給國際能源版圖帶來新沖擊。
以色列自2009年起陸續發現了數座大規模天然氣田,政府認為這些天然氣的發現將讓以色列告別天然氣進口,并在未來20年中通過出口創收600億美元,而出口之余的六成天然氣就足夠以色列國內使用25年。
在這個能源價格和能源供給多變的時代,這個四圍盤踞著一群“不友好”鄰居的國家面臨一個有些棘手的難題——如何讓天然氣進入國際市場?
目前以色列人初定了兩個戰略方案。一是修建一條穿越東地中海直達土耳其的水下運輸管道,將天然氣通過土耳其運往歐洲,打破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強烈依賴。土耳其十分贊成以色列修建管道的提議。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很青睞這一提議,因為這代表著管道將美國的兩個重要同盟連接在了一起。
二是在艾特拉海灣南部修建一座陸上液化天然氣加工廠,將液化天然氣通過紅海出口至亞洲,或者通過船運出口至歐洲。這個方案將直面液化氣加工廠的高昂修建成本,相關投入預計將在100億至150億美金之間。
有人追逐出口夢想,也有人憂慮未來供應。25年之后以色列怎么辦?按照當前的預測,25年后,以色列仍將需要消費大量天然氣。更嚴峻的問題是,如果天然氣的儲量被高估,實際儲量遠低于預期,以色列將何去何從?在天然氣真正被生產出來之前,沒有人知道地下到底儲存了多少。
除此之外,“25”這個數字是根據目前以色列的能源消耗量計算得出的。如果以色列的天然氣消費量激增,并且產量也未達到預期怎么辦?另外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即以色列很難從鄰國獲得能源供給,至少很難以滿意的價格獲得所需的能源。
如果一切以滿足本國需求為前提,根據本國需求生產天然氣,放慢開發進度,那么以色列生產的天然氣足夠其足量持續使用40年。
與此同時,外界開始思考,如果以色列的產氣量超過本土需求,天然氣得以出口,誰將從中受益?顯然是那些參與鉆井和采氣的私營企業。包括已經開工的塔馬爾(Tamar)和預計2014年開工的利維坦(Leviathan)在內的所有氣田,都是由來自美國休斯敦的諾貝爾能源公司(Noble Energy)負責開發,與之合作的還有來自以色列的搭檔——德雷克集團(Delek)。
這些開發商們急于盡快實現商業化生產,以提振公司業績、回饋股東。德雷克集團已債臺高筑好一陣子了,他們急需通過額外的銷售(出口天然氣)來償還債務。內塔尼亞胡也明確表示,以色列的天然氣開發將惠及所有以色列人,但其中必須有一定比例用于出口,以保障開發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