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發達國家在工業生產中都有著高于全球平均水準的自動化率,在日本GDP近幾年增長近乎停滯的情況,高度的自動化生產模式或將再次挽救日本。
日前,媒體報道日本豐田公司今年在日本本土的汽車產量將降至270萬輛。此報道一出,可以說在行業掀起了較大的風波。大家都知道,近年來其國內制造業的發展一直處于不良狀態,國內三大電子產品生產商相繼陷入巨額虧損,機器人與機床產品的訂單也正處于下滑階段。更有報道指出,日本制造業設備更新率過低,導致企業競爭力下滑。
從上述可以看出,當前日本制造業正處于衰敗與增長一個關鍵點。企業國內市場的不順,就影響企業開始轉向海外生產與市場的開拓。而日本國內生產的意義之一就在于開發高水平生產技術。迄今日本國內的工廠也是被稱為“母工廠”等,發揮著同樣的作用。不過,隨著日本國內工廠的產量相對逐漸減少,必須有意識地確保其作為生產技術開發基地的功能。
與比較容易轉移到海外的生產線不同,生產技術開發功能必須與開發和設計部門密切合作,因此留在國內比較合理。不過,如果附近沒有生產現場,便無法開發符合現場需求的生產技術。因此,也需要使日本國內工廠的產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上。
今后,在日本國內工廠培養的自動化技術將陸續推廣到海外。與此同時,日本國內工廠也需要實現差異化。如果一直與海外工廠使用同樣的自動化技術,日本國內工廠將失去存在的意義。因此就需要開發出比現有自動化更加進步的技術。
對此,更先進的制造技術或許會再一次挽救日本國內正陷于困境的經濟,通過高效的工業制造業生產,以此為動力來推動經濟回復到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