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國八條”)。此次“國八條”是去年底和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國五條”、“國六條”的深化和延伸。“國八條”把擴大國內市場、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等作為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立足點。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次政策的出臺,將緩解中國光伏產業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的壓力,同時將加速中國光伏本土市場的應用。
在光伏業界“歡呼雀躍”、形勢一片大好的同時,一向被認為是世界光伏發展典范的德國光伏產業的日子卻不那么好過。近幾年,德國光伏業通過補貼發展壯大,而如今德國光伏業因為發展失控、產能過剩等問題,未來或將停止補貼。德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給中國帶來哪些啟示?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學者。
趕超德國 光伏“國八條”打造世界第一市場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此次‘國八條’的最大亮點和含金量,是提出2013~2015年,我國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如果總裝機3500萬千瓦的目標實現,中國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需求市場。此次‘國八條’幫助我們找準了未來光伏發展的大方向——開發國內市場,尤其是發展分布式光伏產業和地面光伏電站,同時鞏固并開拓新興國際市場。”
結合“國八條”細則,對外經貿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常務秘書長王煒瀚對記者分析道,“此次‘國八條’是明確的利好,尤其是分布式發電的余量上網和推進光伏電站兩點,對市場的引導作用是明顯的。第四條‘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對缺乏競爭力的大多數中小企業肯定是不利的。但從行業過剩的現狀和市場競爭規律看,淘汰不可避免。”
“大力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并提出新能源智能微電網試點,有利于調動各種力量開發光伏發電項目,消納巨大的光伏產能,增強企業和個人的信心;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并將部分電網建設的任務交由電網企業完成,有助于光伏剩余電量正常輸送,建設任務交給電網企業,減輕了光伏電站的成本負擔,這些都是此次政策的新亮點。”卓創資訊光伏行業分析師王曉坤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在談到注意問題和配套政策上,卓創資訊光伏行業分析師孟鵬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國內光伏市場能否如期發展,分布式電站的建設將是重中之重。到2015年要完成總裝機容量達3500萬千瓦以上的目標,完善國內光伏補貼及金融支撐將是關鍵。下游電站項目的建設離不開大量資金支持,由于之前的盲目擴張,銀行大量的資金投入無法收回,以至于現在對光伏產業投資逐步收緊。另一方面,下游電站的建設離不開電網工程的發展。在后‘金太陽’時代,保證新建電站順利并網發電、簡化并網手續流程、制定合理的光伏補貼,將有助于提振企業投資光伏電站的熱情。”
光伏“德國式”發展 成就與隱憂并存
談到德國光伏發展的現狀,孟憲淦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德國是發展可再生能源最成功的國家,德國制定的能源發展戰略目標是,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發電總量的80%。憑借其財力和科技實力,德國光伏發電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在2012年光伏發電占全國發電總量的4%,而我們的光伏發電才占發電總量的萬分之七,所占比例非常小。德國政府對光伏發展的支持力度很大,給我們現在發展光伏產業提供很好的經驗。”
在談到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問題時,孟憲淦表示,“目前德國光伏發電的價格已經低于商業用電價格。從最近資料看,德國光伏發電成本為每度電13~19歐分,商業用電為每度電20~25歐分。其他歐盟國家像意大利、西班牙都是有可能在未來實現光伏平價上網的。而我們中國的平價上網路線圖也出來了,到2015年在用電側實現平價上網,2020年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所以從世界角度來看,德國發展光伏業是我們發展的榜樣,但與此同時,我認為光伏產業光靠補貼是沒有前途的,必須在產業發展的適當階段甩掉補貼才能健康發展。”
德國已準備先行一步計劃對補貼“減肥”。德國環保部部長皮特·阿爾特邁爾宣布,德國從現在起最遲到2018年停止對太陽能的補貼。停止補貼的原因是德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已經失去了控制,遠遠超過了德國政府的規劃目標。
德國光伏發電的迅猛發展,得益于政府的光伏發電上網補貼政策。根據2012年的標準,光伏發電上網每度電補貼0.1836歐元,而傳統能源發電成本每度電才0.047歐元,光伏發電每度電的補貼就是傳統發電成本的4倍。到目前為止,德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總額已高達2160億歐元,其中2012年對光伏發電和風電的補貼總額為140億歐元,對光伏發電的補貼占較大比重。
有質疑稱,太陽能的補貼額巨大,可太陽能對能源的貢獻份額卻與之不相稱。最近,德國太陽能企業康能公司向地方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這是繼Q-cells、RobertBos-chGmbH、Sovello、Odersun等德國太陽能巨頭申請破產以來的又一太陽能破產公司。德國光伏業的發展顯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好。
產業政策不能由“解困”動機驅動
在中國光伏發展之路上,是否會有“德國路徑”式的擔憂呢?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中國與德國光伏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不一樣,德國光伏發展模式是分布式光伏發展比例約占70%,其余30%為光伏集中式的應用,而我國70%的比例為光伏基地,與德國正好相反。德國破產的太陽能企業都是上游企業,基本上沒有波及龐大的光伏發電企業,所以太陽能‘冷冬’對德國來說要比中國好過一些。”
王曉坤則認為,雖然中德光伏業的發展階段及特征有很大區別,但這并不影響中國業界借鑒思考,比如說我國政府的補貼額度,需要慎重決策,“國八條”細則按區域標桿定價,在某種程度上是引入市場競爭的一種表現。
工博士工業品商城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商城(www.lmelshi.com)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