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業曾經飛速發展,如今卻到了危機存亡的關頭。作為主要市場的歐洲由于受債務危機的影響,頻頻消減光伏補貼,導致需求急劇下降。美國正值大選之年,為了政治作秀,采用其慣用伎倆對中國光伏搞“雙反”調查,中國光伏被不幸的成為了其靶子,被折騰得頭昏腦脹。日本的市場是通常制造業難以進入的,其光伏業也同樣如此,中國光伏多年來幾乎不在日本開展業務。但為了開拓新市場,中國光伏毅然進軍日本。
日本光伏市場空間巨大
實際上中國光伏進軍日本市場一方面是由于歐美市場遇阻,另一方面也在于日本福島核事故帶來的機遇。福島核事故一發生后就有人料到日本會重視太陽能發電,當時就已經有中國光伏企業在日本購地,搶占先機。
而今年5月,日本宣布全面棄核,巨大的電力缺口讓日本不得不重視光伏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福島核危機前,日本政府規劃到2020年核能占總能源消費的比例高達45.4%。因而,全面棄核,將意味著這樣一個經濟發達、電力需求大,資源匱乏的國家不得不采用其它能源加以替代,而在低碳節能減排的國際大環境下,太陽能發電則是最佳選擇之一。
為了盡快彌補電力缺口,日本采取新政積極鼓勵替代能源發展。2011年8月,日本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收購法案,以推動“全量能源購買制度”,由電力公司向企業收購庫存能源,促進太陽能產業成長。今年4月下旬,日本采購價格估算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7月之后將實行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補貼政策。其中,規模大于10kW的太陽能發電系統上網電價補貼為稅前42日元/kWh,稅后40日元/kWh(約合3.3元),補貼時間20年;對于10kW以下的項目,補貼為42日元/kWh(約合3.15元),補貼時間10年。
這一信息的公布,大大增加了中國光伏進軍日本市場的信心。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中國光伏產品不僅在質量上能夠與日本的媲美,而且價格更加低廉。日經新聞幾乎每周都會報道有關清潔能源新進入者的消息,其中就有保威新能源、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超日太陽能、海潤光伏等中國大型光伏企業。
準入門檻高市場開拓難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看到,日本雖然在積極鼓勵太陽能發電,然而中國光伏要想在日本市場賺錢還是不容易的。一是準入門檻高,二是市場開拓難。
雖然中國光伏組件價格低廉,但25年的質保期,還是讓日本消費者非常謹慎。日本人最看重的就是產品質量,其次是服務,最后才是價格,因此,中國光伏在歐美的低價模式在日本是不能直接見效的。而質量控制在日本非常嚴格,光伏行業的認證同樣很難。
在日本光伏市場,主要有兩種認證:由日本太陽能光電協會(JapanPhotovoltaicEnergyAssociation)頒發的日本住宅頂部太陽能系統JPEC認證以及日本電氣安全環境研究所JET(JapanElectricalSafety&EnvironmentTechnologyLaboratories)頒發的太陽能組件JET認證。如果中國制造商要想進入日本地面電站市場,首先需得到JET認證。
而在國內,目前拿到此認證的企業僅為7家:尚德、阿特斯、天合、英利、賽維LDK、索日以及Upsolar。其它還有幾十家中國企業在排隊申請此認證。據了解,光伏大佬英利獲得此認證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而今年2月份拿到該認證的索日新能則是苦苦等了三年,而這才只是獲得了進入日本市場的通行證而已。
此外,日本人“國產信仰”根深蒂固,向來是自給自足,已經形成了非常嚴密的成熟市場,光伏企業進軍日本,市場開拓也是難題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光伏不能硬來,不能直接切入終端消費者,還需借助成熟渠道與日本分銷商或是代理商合作,或是與系統集成商合作。互利共贏才是長久之道,也是開拓日本市場較為快速的途徑。剛進入日本市場,就建造自己的分公司,打造自己的銷售團隊,還是比較困難的。
再者,對于日本投資方在尋找合作伙伴時增加的一項新的考量標準——考核組件公司的財報,中國光伏近來特別是今年一季度業績很差,財報極其難看,有的企業已經應聲倒下,中國光伏恐怕在這一點上也是相當悲哀的。
因此,進軍日本并不是預想的那么樂觀,雖然新上網政策將于7月后實施,但具體補貼和詳細條款會是如何,還需觀望。日本人的錢不好賺,已經進入和正在進入日本市場的中國光伏企業要選擇好策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