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針對首批分布式光伏示范區項目,國家能源局已初步確定為每度電0.42元的補貼標準。作為中部地區光伏產業重鎮,上述新政將對湖北省帶來何種影響?記者走訪武漢火車站、漢口江灘、武漢國博和光谷等重點光伏發電項目。業內人士表示,度電補貼將大幅縮短投資回收期。
湖北企業對新政翹首以盼
“對企業而言,這肯定是重大利好。”昨日,談及新政,武漢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新科技)副總裁姚宏言語之間不無興奮。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僅光谷區域內,就有多家同行相繼進入困境,“有的甚至已被收購”。盡管以國內市場為主,日新科技的高層依然“密切關注國家對行業補貼政策何時能夠出臺”。
對此,我省光伏專家鄒竹賢稱,通過補貼政策可有效刺激消費需求,進而撬動整個光伏產業發展,“讓那些真正干實業的企業從中受益”。
實際上,早在2009年,我國就陸續推出“光電屋頂計劃”和“金太陽計劃”,對光伏發電的項目以不同程度補貼。遺憾的是,在實際推行中,國家的初衷沒有實現,“被部分單位鉆了空子,一旦拿到國家補貼就悄然荒廢”。
環保節能又增效,為何光伏發電就是推廣不快?
記者調查發現,投資回報周期過長是企業遇到的最大難題,“一個光伏項目,一般在投用后15年,才能收回成本”。
國博年發電收入將縮短投資回收期
近日,問及光伏發電新政,省發改委能源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相關具體實施細則正在醞釀過程中,“具體還要等國家能源局的方案出臺后”。
顯然,在整個光伏新政方案中,如何確定補貼額度是業內較為關心的焦點之一。據鄒竹賢透露,一直到2012年,國家才叫停建站補貼模式,開始采用電量補貼,“每度電補貼額度,從1.10元、1.20元到0.35元,一直存有爭議,現在總算基本上塵埃落定。”
據介紹,目前,我省光伏發電主要集中在武漢火車站、漢口江灘、武漢國博和光谷等重點項目,在位于漢陽的武漢新城國際博覽中心,細心的人會發現,其屋頂上裝有太陽能板,其在2012年6月投產時,是全世界建在單體建筑上規模最大的并網光伏發電站。記者從武漢市供電公司了解到,一年來,其總體發電量已達近千萬度。按照規定,供電公司對其每度電的收購價是0.40元。測算一下,其一年的發電收入就約是400萬元。如果加上國家補貼,每年還可獲得420萬元,這將縮短投資回收期一半左右。
同樣,武漢火車站頂棚為單體光伏發電項目,年設計發電量為200萬度。“這個項目的并網電價每度不到0.5元,就算不計后期維護成本,經營50年才能收回成本,示范效益高于其經濟效益。”有業內人士坦言,“度電補貼肯定是大勢所趨,補貼將大幅縮短投資回收期。”
個人家庭光伏發電納入補貼范圍
對此,鄒竹賢還認為,在“度電補貼”的大趨勢下,未來,國家還應將個人家庭光伏發電納入補貼范圍。
資料顯示,到“十二五”末期,我省光伏發電量預計將會超過50萬MWp,每個地市州都規劃有項目。而據省商務廳數據顯示,目前,我省光伏產能居全國前三位,規模以上光伏企業有10余家,主要分布在武漢、宜昌、黃石、恩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