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方很多城市再次被霧霾所遮蓋,PM2.5仍是污染的首要原因。PM2.5監測設備原本在環保產業中有點冷清,市場份額也不高,受益于國家加速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近年來成為眾多環保企業競相發力的“藍海”。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PM2.5監測設備生產企業正迅速成長。
目前,PM2.5問題已經引起了公眾極大的關注,它不僅關系到公眾生活和城市治理,還關系到國家形象和社會穩定。然而,由于成本原因,各大中城市目前環境監測中心站點都很少,環境監測的數據能夠從宏觀上反映城市的整體的空氣質量,但是不能從微觀上反映局部區域、特定區域的空氣質量的好壞,這就需要建設更多的環境監測站點,提供更多的實時的環境監測數據。
11月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顯示,中東部大部地區年霧霾日數為25至100天,中國霧霾天氣呈“霾增霧減”趨勢。自去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大氣污染治理政策,帶動了政府采購PM2.5監測設備的熱潮。
根據環保部為全國城市監測PM2.5確定的時間表,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已經陸續開展PM2.5監測;2013年,此類監測在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鋪開;2015年,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實施新的標準;2016年1月1日,全國實施新標準。
此外,環保部聯手國家氣象局在全國部分地區率先建立PM2.5的預警預報系統,未來將在PM2.5實時監測的基礎上,實現對PM2.5的24小時—48小時的預警預報。隨著該系統在全國范圍內的普及,對PM2.5相關監測設備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今年9月底,環保部通報,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二階段監測實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40個城市共172個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監測點位已建成或改造完畢,投入監測試運行并發布相關信息。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此前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內要建設近1500個PM2.5監測點位,前期投入將超過20億元。業內測算,“十二五”全國擬建1500多個監測點位,按照每套設備15萬元均價測算,全國338個城市PM2.5設備需求約4億元。
PM2.5監測設備市場潛力巨大,卻一度被國外企業搶占先機。據不完全統計,在去年第一批開展PM2.5監測的“三區九群”及31個省會城市,使用的約500套設備中,85%以上是進口美國企業賽默飛世爾的。技術儲備不足,使眾多國內企業眼睜睜看著突然到來的市場機遇卻無力抓住。如今,這一局面發生了令人欣喜的轉變,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價格優勢支持,國產PM2.5監測設備企業依靠自主創新,“中國制造”的PM2.5監測設備市場份額正在穩步擴大,市場優勢也逐漸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