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打造為支柱性產業的環保產業,目前正發揮強勁的經濟拉動效應。
12月8日,在江蘇昆山市,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2012年,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統計局等部委聯合啟動全國環境保護及相關產業基本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的年營業收入在3萬億元左右,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
一同出席上述會議的環保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認為,目前,土壤污染的治理還沒有完全啟動,一旦市場打開,將推動幾十萬億元的投入規模。
記者在會場采訪多位環保上市企業負責人后了解到,環保產業的發展依舊面臨著資金、制度、機制等問題,需要政策的進一步推動和落地。
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約400家
據了解,2012年,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統計局等部委聯合啟動全國環境保護及相關產業基本情況調查,目前調查已進入公報編制階段。
根據初步調查的結果,按照環保產品、環境服務和資源循環利用等大環保的分類方法,我國環保產業從業機構約2.4萬家,上市公司約400家,年營業收入約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0%,這表明我國環保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吳曉青介紹,這是我國首次公布環保產業的整體發展情況。
對于下一步如何推動新形勢下環保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吳曉青指出了研究、突破的關鍵點。
吳曉青指出,一是加強管理,釋放環保產業的需求空間。“要充分發揮環保法規、標準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嚴厲打擊企業違法排污行為,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目前,“兩高”已經出臺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環保部也與公安部形成了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的銜接配合機制。二是夯實基礎,提高環保產業的供給能力。主要是加快關鍵環保技術的研發、引進、消化吸收和推廣應用,推動環保產業由傳統的裝備制造業向環境服務業升級。
吳曉青認為,第三要突出重點。除了今年國務院引發大氣污染行動防止行動計劃外,環保部還在牽頭編制中國的清潔水行動計劃、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國家、地方和全社會將進一步加大對環保的資金投入。
最后,吳曉青指出,要減政放權,讓環保產業起決定性的作用。脫硫、電價的補貼就是很好的例子,脫硝補貼也在實施,環保部門將進一步減政放權。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介紹,環保產業正處于外部發展環境最為良好的黃金期,但是,目前,我國環保產業仍存在整體規模較小、技術相對落后、法律法規需進一步完善等發展瓶頸。
土壤治理投入將達幾十萬億
在大氣、水的立法和治理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時,防治土壤污染的立法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莊國泰介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工作已經明確列入本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規劃,實際上,該立法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從研究到相關條例都已經寫出來了。
“我們的大氣和水污染治理走了將近40年的歷程,土壤幾乎還沒有動,”莊國泰認為,一旦土壤污染治理市場打開會非常大,遠遠超過大氣和水,推動投資的規模將達到幾十萬億元。
土壤污染治理的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一方面是土壤污染治理的技術難度大,一方面則在于土壤污染受污染的面積較廣、受污染的程度較深。
莊國泰指出,土壤污染源還沒有完全控制住,“十一五”期間多個部委聯合做了一個土壤污染普查,跟 “七五”相比,某些重金屬的含量增長明顯,到2050年如果不抓緊控制和治理,可能我們的土壤鉻等超標會非常嚴重。
治理土壤污染問題,依舊存在較大的難點,莊國泰介紹,首先是資金問題,現在很多地方都是土地財政,治理好土壤再進行地塊轉讓,需要地方政府讓利,但是在土地財政的壓力下,地方政府很難讓利;另外是落實企業的責任問題,土壤污染都是長期累計形成,難以找到具體承擔責任的企業。
文一波告訴 記者,土壤治理行業尚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資治理積極性不高,只利用中央財政出資部分進行治理,不提供配套資金,導致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