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充分發揮“無形之手”的作用,輔以“有形之手”的適當引導,治理霧霾完全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如果把霧霾徹底拿下,中國經濟會降低多少個百分點?”
時下,這個沉重的話題正困擾著學界和政府部門。一邊是霧霾頻發,政府下決心出手治理,而推進節能減排必然要求淘汰落后產能,可能會給一些傳統產業帶來滅頂之災;另一邊,則是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而惠民生、保就業不能沒有一定的速度。
霧霾須治,增長也須穩,這讓一些地方在節能減排過程中因為擔心影響經濟增長而投鼠忌器、畏首畏尾。那么,節能減排與經濟增長是不是一對永恒的矛盾?治理霧霾所帶來的發展方式轉變是否必然帶來經濟增速的大幅下滑?
事實上,類似的問題在上世紀的美國也出現過。由于美國傳統的工業經濟建立在大量消耗石油等傳統能源基礎上,一些人擔心,隨著石油儲量的減少、價格的攀升,這種傳統的發展方式將難以為繼,經濟也將面臨崩潰。
而許多經濟學家則預測:市場經濟有自身調節的功能,如果應對得當,發展方式的轉變反而能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因為油價上漲會使市場主體有更多動力投入替代能源的開發,只要給予必要的政策引導,建立在新能源基礎上的新型發展方式將成為美國經濟發展更為強大的引擎。
這樣的判斷已為后來的事實所證明。雖然幾次石油危機使石油價格從1973年的每桶不足3美元上漲到2008年的147.27美元,但卻沒有打垮美國經濟,相反,美國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一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使頁巖氣、太陽能、核能等得到充分利用,不僅創造了大量GDP和就業崗位,而且極大地降低了美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水平;另一方面,以蘋果、谷歌為代表的新經濟模式迅速崛起,擺脫了能源制約,為美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以同樣的視角來看待我國當前治理霧霾的問題,不難發現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同時也蘊藏著推動經濟增長的巨大機遇,關鍵在于發揮好市場自身的調節功能和政策的引導作用。
比如,治理汽車尾氣,如果只是一味出臺限購、限行措施,雖然短時間內立竿見影,但由此帶來的出行不便、物流不暢,可能會降低經濟發展的活力。換一種思路,如果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用經濟手段逐步淘汰傳統汽車,則會帶動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又不影響社會正常出行需求和流通需要。
再如,治理燃煤污染,如果只是用行政手段一味關停火電廠,就可能造成短時間內電力供應緊張,影響生產生活。而通過財稅手段,對高污染發電項目征收重稅,提高運行成本,再用增加的稅收大力補貼新能源發電,讓新能源電價得以大幅降低,價格的調節作用自然會使高污染的發電項目無利可圖,同時新能源發電將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凡此種種,無不說明節能減排與經濟增長并不是一對矛盾,相反,如果能充分發揮“無形之手”的作用,輔以“有形之手”的適當引導,治理霧霾完全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提供強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