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正式頒布實施,廓清了被商家過度炒作而變得模糊不清的綠色建筑概念。2007年11月,由建設部組織的唯一經過官方認可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正式啟動,該評價標識工作依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試行)》,填補了中國綠色建筑評價工作的空白,使中國告別了以國外標準來評價國內建筑的歷史。任何一套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特別是一些推薦性的評估體系,都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如果這些基本的問題無法得到很好地解決,那么這套體系最終不可能得到廣泛的認同和實施的。
第一個問題就是開發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讓得到綠色認證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這會給開發商帶來最直接的利益。當然這是針對那些不僅僅是想“打綠色牌”,炒作綠色的發展商,而是一些腳踏實地的,具有前瞻性的開發商。因為我們目前所講的綠色建筑,不僅僅是建造完之后的給一個認證,而是需要在整個建造過程中給與監督和指導,這勢必會增加部分管理成本,或咨詢費用,雖然良好的節能設計會對最終的運行維護帶來較大的利益空間,但一般的開發商是無法分享到這部分利益的。增加的部分成本既然無法從后期的運行中回收,那就只有在一次性的銷售中消化。當然對于那些真正具有高品質的綠色建筑,購買者肯定會受益的。也就是說,只有當開發商能夠從開發真正的綠色建筑中獲益時,市場才可能形成有利于消費者的方向轉型。
在這方面,美國的LEED(由美國綠色建筑協會建立并推行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是目前在世界各國的各類建筑環保評估、綠色建筑評估以及建筑可持續性評估標準中被認為是最完善、最有影響力的評估標準。美國人現在研究的,不僅僅是LEED本身怎么再去完善,還包括怎么改變資本市場的評估方法,讓LEED認證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大家可以去查閱LEED的資料,他的很多公開的資料都在講一個問題:LEED認證不一定會帶來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通常會在一定的額度內),即使增加,也會通過他們的房產估值這個環節,將通過LEED認證的建筑的價值給與更高的價值評估,也就是說,同樣的建筑,有LEED認證的會比沒有LEED認證的更值錢。開發商當然有積極性去獲得這個認證。不過,LEED認證這樣的地位的得來,與它長久以來保持自己的市場開放性和公正性是分不開的。
第二個問題是住戶如何受益?
綠色建筑當然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這話說起來容易,可目前老百姓關注更多的是什么呢?綠色建筑只有讓最終的消費者體會到好處時,才會真正的接受它,進而形成需求,促使發展商按照某個標準開發更多的綠色建筑,進而形成良性的循環。終端用戶關注的,最直接的當然是買房時候的成本效益比,不是說房價越便宜越好,也不是說越貴越好,而是最符合“我”的需求最好:住著安全、方便、舒適、健康。另一方面,也是綠色建筑目前最容易打動老百姓的地方,就是節能。目前普通百姓對建筑能耗的理解還不深,但這正是綠色建筑較為本質的一個特征,可以通過“節能”,慢慢的讓老百姓接受“綠色”這個概念。
第三個問題是綠色建筑相關的產業鏈如何受益?
比如材料供應商、產品供應商,甚至設計院,從我們公司的作綠色建筑的一些項目經驗來看,要實現一個真正的綠色建筑,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協調,這其中就包括開發商、產品供應商、和設計院。在這方面,LEED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制定LEED標準的人員中,幾乎各行各業都有,其中各個行業協會起了較大的作用。而我們國家目前的標準太多學術研究的東西,市場化方面,或者說運行機制方面考慮的還是不夠。
下面我談談對綠色建筑評估、認證的一些膚淺的理解和認識,其實更多的是提出了一些疑問:
1、綠色建筑評估、認證的實質(以LEED為例)
如何評價一個評價標準?大而全就好么?越準確越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對于綠色建筑是什么這個概念問題都爭論了很久,始終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概念含義太廣,很難把握,往往顧此失彼。直到去年仇部長的發言,將這個概念作了很好的解釋,簡單的說就是“四節一環保”,目前6.1頒布實施的這個標準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這個風格:他甚至沒有一個權重體系。但我覺得這并不是他的不足,相反為他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鋪墊。我記得去年10月份有一家開發商就用這套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對自己的項目進行了自評。也就是說,評價本身已經變成一個比較簡單的事情,余下的事情就是如何通過評價來指導設計、保證施工品質。
(1) 全生命周期的評價(Life Cycle Cost Assessment)
由于綠色建筑的實現需要從很早的項目規劃設計階段入手,直到建筑運行一年以后看實際的運行效果,因而綠色建筑的評價是一個過程管理,而不是最終的一個標簽而已,另一方面,他還體現在對建筑物全年能耗模擬的重視上,LEED規定必須對建筑物進行全年能耗模擬和評估。全生命周期評價的思想在新頒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已經有所體現。但在價值評估方面還不是很具體。
(2) 質量控制(Quality Control)過程
所以綠色建筑評價更多的體現為一個質量控制的過程,也就是剛才講的過程管理。對于做綠色建筑評價的第三方咨詢機構而言,這是其工作中工作量最大部分。不僅要求對設計圖紙的審核、施工過程綠色節能部分工作的監督和落實,還要求對產品性能、調試、運行維護計劃等進行密切的跟蹤,甚至要求去現場察看。這部分在LEED中體現最為明顯的是,施工期間的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水土保持及泥沙淤積控制等得分點,都要求現場的照片作為證明文件的一部分。
(3) 整合設計(Integrated Design)的過程
在我們的項目中,整合設計的思想貫穿始終。也就是說,評估除了在最終的認證,給與綠色的牌子以外,在整個項目進行的過程中,也十分重要,具體地說,就是不斷和設計院的建筑師、工程師,甲方的工程師進行溝通,對設計院的方案進行在采光、照明、通風、圍護結構構造等方面進行不斷的否定和肯定。這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但對于真正熱愛綠色建筑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樂趣和想象力的過程。
(4) 一套證明(Verification System)系統
LEED關注點并不完全在于分數,而是如何證明在實踐中確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所以,LEED體系的最終的認證,特別看重這些證明文件,比如施工現場的照片、體現整合設計的設計研討會現場照片,對于屋頂花園,不僅需要設計圖紙,詳細的面積計算比例,還需要實物照片;對于能源消耗,需要能源模擬的計算報告書,生命周期的價值評估報告,以體現節能技術的效果,只有這些材料齊備,才能獲得節能那個得分點的分值。當然,USGBC(LEED認證實際的執行機構)不會一個一個得分點全部看過,他采取的方式是抽查部分容易出問題的得分點進行非常詳細的檢查。
這個工作,對于咨詢或認證機構而言,往往是枯燥而乏味的,而且,這些證明材料的收集幾乎涵蓋了開發商、設計院、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甚至物業管理每一個與項目相關的每一個專業工程師,其溝通的難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
(5) 市場推動(Market Promotion)原則
客戶價值!客戶價值!這就回到我最初的發言,也是任何評估體系生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他到底能為客戶帶來什么價值?而我國綠色建筑的推動有很強的政府背景,可以說,目前這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更多的是一個政治任務,因而我們今天的沙龍還不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評價體系的市場運行機制上,而不要放在內容和結構上,其實在內容和結構方面,這個標準也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LEED,但LEED的成功并不在于它的內容有多么嚴謹、結構有多么完善,而在于它以市場為中心的開放性原則!這才是LEED獲得世界范圍內成功的核心因素。
2、LEED成功的原因
接下來我想花幾分鐘的時間簡單說說我個人對LEED這套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遭受過大量批評,但依然大受歡迎的原因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參考。
(1) 傳播機制
我想大家對這個問題肯定有特別深的感觸,在google上搜索LEED,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都會搜索出很多的結果。LEED可以在網上注冊項目和會員,在網上提交認證材料,他的Rating
System電子版都是向社會公開的,甚至他的一些得分點的審核也是通過公開招募專家來完成的。LEED首先讓大家都談論他,而后大家自然都會去應用它。反觀國內的評價標準,征求意見稿之后,就出版正式的標準了,前幾天剛買到,沒有正式的電子版,topenergy論壇一向反應很快,不過這次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影印版出來。這主要限制了人們對他的了解的途徑。
(2) 評價機制(Assessment System)透明公正
LEED的得分點所引用的標準很明確,采用清單(Check List)的形式,很容易上手。其評價過程也是透明公開的,這保證了LEED的聲譽。雖然目前國內一些項目在LEED認證上采用了一些手段,為了認證而認證,USGBC對國人的這種炒作的心態也沒有辦法。橘生淮南則為枳,這就是所謂的中國特色了。
(3) 層次性(Understanding Hierarchy)
宣傳普及工作做的很好,易于入門,上手。Reference Guide的操作性很強。
(4) 強調實踐性(Practice)
承認自身的不完善,但更強調其操作性。
(5) 電子化(Electronics)、網絡化(Web Based Service)
易于傳播,復制,為人引用、討論。
(6) 基礎資料獲。―ata Access)
網絡傳播,基礎資料免費。
綜上所述,我覺得目前我們應該更多的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構建一套公正透明的市場運行機制上,而不是在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條文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的爭論上,而政府的推動也應該在大力扶持一批具有這方面能力的民間評估機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