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首期能源微論壇“頁巖氣國際合作”在人民日報社9號樓舉行。該論壇由中國能源報社主辦,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中國能源報總編輯解樹江出席并致辭。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江濤、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陳柳欽、中國宏觀經濟學理事劉滿平、華油能源集團副總裁金樹茂、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宋楓、北京首聚能源副總經理許海平等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20多人出席此次論壇。《全球科技經濟瞭望》、《中國經貿》、《中國石油石化》、《中國經濟時報》等媒體代表也出席了此次論壇。
能源微論壇是中國能源報社主辦的能源領域系列論壇,突出“形式簡捷、層次高端、反應迅速、議題精準”的特點,旨在密切關注能源熱點問題,及時傳遞業界的思想及聲音。
“時下‘微’概念很熱門,我們搞個微論壇并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我們作為媒體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我們的交流更加順暢,信息傳播更加有效率。”中國能源報社總編輯解樹江說。
本次論壇上,代表們各自陳述看法和建議,熱烈交流探討。現將論壇中精彩觀點整理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陳衛東:開發頁巖氣需要更高的效率
美國頁巖氣革命證明,地球上頁巖氣資源量是極為豐富的,開發頁巖氣的兩項主要技術,水平鉆井和分段壓裂,也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了,但為什么頁巖氣革命只發生在美國呢?
去年有家歐洲咨詢公司分地下和地上兩組因素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地下因素方面,主要指資源豐富,較易開采和技術成熟,便于應用;地面上的因素主要指獲得土地區塊的便利性、社會分工充分性、籌融資的便利性、油氣管網發達且高度市場化和地理上人口密度相對較低。除了地下因素歐洲不如美國優越外,更重要的是,地面上的諸多因素,歐洲都遠不如美國的完善和優越。
對頁巖氣革命為什么只發生在美國,我的思考是:相對于常規油氣田而言,頁巖油氣是在生油巖里自生自儲的油氣,而前者經過了運移和富集的過程。常規油氣田是富礦,圈閉儲層里資源的豐度很高,找到一個大型常規油氣田我們常說找到了個“大金娃娃”,像大慶勝利油田那樣。而頁巖氣則是“貧礦”,單位體積的資源豐度很低,業內人士把常量稍高地段的頁巖氣產區稱之為“甜點”,很形象。把“貧礦”開發出來并要在商業上能與“富礦”相競爭,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要有更高的效率。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為高效率開發頁巖氣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國家,正如上面提到的歐洲人分析所說的那樣。所以,頁巖氣革命只能發生在美國,而不可能發生在其他國家。
中國也有非常豐富的頁巖氣資源,也有非常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中國是世界上石油工業完整性僅次于美國的國家。如果沒有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中國會像現在一樣如此熱烈地討論頁巖氣的問題嗎?我想,也許頁巖氣的話題根本不會提到議事日程的。這也許就是中美石油工業基本差別的反映,就是創新能力方面的差距。
中國頁巖氣開發能成功嗎?中國不可能復制美國的成功,中國的道路只有自己來走。但是,頁巖氣需要巨大的投資,這一點中國不可能有“特色”。由于是貧礦,開發頁巖氣要鉆大量的井,美國一年投入頁巖氣鉆井壓裂的資金超過1000億美元。美國有數千家石油公司參與頁巖氣開發,巨額費用分攤到這數千家公司頭上就不算太多了。更重要的是可持續的投入,頁巖氣井的生產遞減很快,頭一年就下降60%至70%,要維持產量必須有足夠的持續投入。“錢不進去,氣不出來”,中國頁巖氣開發的第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投進去。其次,整個社會體系如何能保持很高的運營效率,讓流進去的資金能增值出來,投進去,以保證頁巖氣生產的可持續。只有這兩個問題解決了,中國的頁巖氣才能成功。
金樹茂:技術引進必須從現在開始
開發頁巖氣是中國國家重要能源戰略之一,已充分體現在國家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之中。華油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油田技術服務公司之一,有責任也有能力為國家新的能源戰略服務。公司已經為有關客戶提供了優質的頁巖氣井鉆井液、完井、壓裂等相關技術服務。
中國是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大剩余可采天然氣資源的國家。頁巖氣占剩余可采天然氣資源60%以上。中國頁巖氣的開發潛力和前景應該是不容置疑的。頁巖氣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地質儲量,有北美頁巖氣成功的技術以及經驗可以借鑒,加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預見,頁巖氣在中國未來能源供給總量中,將占有重要地位。北美成功的經驗,包括已成熟的技術實踐——水平井鉆井和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包括盆地研究、尋找甜點,通過工廠化鉆井、完井、壓裂增產和采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中國頁巖氣實現高效開發必須具備的基礎油田服務技術。
2011年,北美在近2500臺鉆機中有60%以上的鉆機在鉆頁巖氣和頁巖油的水平井,水平井數達15000口左右。中國2010年,有10%的鉆機鉆了1400口水平井。到2020年可能有大于30%的鉆機在鉆水平井,水平井的年鉆井數將達到大于7000口/年。到2030年,中國可能有50%或更多的鉆機鉆水平井,水平井年度鉆井數將達到14000口/年,是2010年的10倍!到2030年,中國的水平井鉆井市場的營業額也可能是2010年的10倍!相關的定向井(MWD)、隨鉆測井(LWD)、地質導向/三維旋轉鉆井、鉆井液、泥漿錄井、租賃和打撈、鉆具和鉆井工具的制造、技術和技術服務成倍增長。所以,以上鉆井相關的技術研發、技術儲備和技術引進必須從現在開始。
中國目前擁有的可操作的壓裂車組有100~120套,只有北美的10%,要滿足2020年7000口水平井和2030年14000口水平井的大規模壓裂需求,中國石油工業需要制造、引進、儲備近額外1000套壓裂車組。當然不僅僅是壓裂車組,而是與水平井分段壓裂相關的所有技術,包括盆地研究、水平井分布和布井、壓裂設計、壓裂液、水平井分段壓裂工具、水平井固井、水平井實時微地震壓裂監測及壓裂設計優化等等。水平井鉆井和水平井壓裂等相關技術的發展,將給中國石油工業帶來嶄新的技術進步,進而帶動不僅是頁巖氣和頁巖油的高效開發,還將推動致密氣、致密油、復雜碳酸巖、復雜火山巖、稠油和其他包括深水油氣藏的高效開發。在所有的頁巖氣和頁巖油開發的挑戰中,水平井分裂壓裂用水的需求量和相關的返排水的處理和環境保護將是中國石油工業面對的大挑戰。
總之,中國石油工業有理由樂觀的期待中國的頁巖氣在北美過去二十年經驗的基礎上,經過二十年的努力能夠得到巨大的發展,減少或根本改變在2030年進口60~70%所需的天然氣的局面。
李江濤:頁巖氣發展
亟需強化四個認識
第一,北美較為成熟的頁巖氣開發技術,能夠為我國提供相對借鑒,但它很難成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最終有效來源,關鍵開發技術的重大突破仍然依賴于自主創新。一方面,改革開放中大量技術引進的鮮活案例表明,先進國家在技術輸出過程中,對其關鍵和核心技術是絕對控制的。尤其在發達國家極其倚重的新能源領域,為保障其對全球能源控制的戰略性,很難形成對華技術輸出的有效通道。另一方面,獨特地質環境和條件,決定了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的差異性,進而使自主創造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技術體系勢所必然。
第二,國內大型油氣企業應努力承擔起推動頁巖氣跨越式發展更大的社會責任。從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啟動,到最終的產業成熟,將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投入巨大,其間的風險性不言而喻。國內大型油氣企業不能因為該行業發展初期的低產業利潤率,而消極履行其社會責任。盡管民營資本的參與,能夠在相當程度上緩解巨額資本投入困境,但其承擔長期風險的能力,以及大量、持續進行R&D投入的內生意愿,都將成為頁巖氣快速發展的制約因素。由此,推動頁巖氣跨越式發展,應當成為國內大型油氣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第三,頁巖氣發展應當堅持“保障能源安全”和“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并舉的方針。確實,頁巖氣的開發利用,能夠拉動鋼鐵、水泥、化工、裝備制造、工程建設等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發展,增加就業和稅收,促進地方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如果沒有國家能源安全的保障,“地方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將無從談起。美國發展頁巖氣的根本所在并非是為了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應當努力弱化頁巖氣發展的經濟增長本位主義,探索打造堅強能源安全基石的頁巖氣發展機制。
第四,正確處理頁巖氣發展中環境保護的理論設計和實際運行之間的矛盾。如果由于參與各方環保意識的淡薄和頁巖氣環保技術的滯后,引發新一輪的大范圍環境污染問題,后果必將不堪設想。所以,通過技術創新和強化監管,實現頁巖氣產業的清潔發展,是探索能源安全保障新模式的唯一路徑。
張茉楠:頁巖氣開發
要借鑒美國大能源觀
近些年,美國新能源以及頁巖氣等替代能源的爆發式增長,使美國逐步擺脫對石油的過度依賴,美國能源自給率逐漸提高,2011年達到81.4%,徹底扭轉了能源自給率下滑的態勢。對于同樣是頁巖氣儲藏量大國的中國而言,美國頁巖氣開發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
中國必須要學習美國的“大能源觀”。美國從能源技術到能源流,然后到能源基礎設施,再到能源結構的立體網絡式變革,不僅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更為傳統能源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兩次石油危機以來,歷屆美國政府都承諾采取措施實現“能源獨立”,奧巴馬則以新能源為主要切入點,設定了自己的戰略:“一是在本土尋找和生產更多的石油;二是通過更清潔的替代燃料和更高的能源效率,全面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以在未來十余年內把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削減1/3,提高美國能源的獨立性,而這其中頁巖氣的成功開發是美國整個“能源獨立”戰略的一部分。
美國頁巖氣的成功開發取決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含油氣性的地質理論創新,水平井分段壓裂及其相關配套技術的關鍵技術突破,促使鉆井與儲層改造等開發成本逐年下降的低成本規模開發,以及頁巖氣勘探開發初期的財政補貼和優惠政策。美國頁巖氣的開發離不開其成功的商業模式。
進一步分析美國的頁巖氣產業體制,多元投資主體與專業化分工服務相結合的開發體制調動了包括風險投資、技術研發、上游開采、基礎設施、市場開發、終端應用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系統完善且執行到位的監督體制都形成了一個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保證了頁巖氣開發的成功。
目前勘探開發頁巖氣的尖端技術大多掌握在國際油氣公司手中。因此,為盡快掌握關鍵技術,我國企業可以以合資、參股等方式與國外油氣公司合作經營,但長期看,要需要“以我為主”,在引進、吸收、提高基礎上,針對頁巖氣儲層評價技術、射孔優化技術、水平井技術和壓裂技術集中攻關,逐步形成一批適合我國頁巖氣地質特點的自主創新關鍵技術。同時,也可以“走出去”利用全球的頁巖氣資源,要做到“以全球應對全球”。
陳柳欽:頁巖氣產業
迎來黃金景氣期
美國的“頁巖氣革命”無論是從制度上還是技術上都給了其他國家可借鑒的經驗。當然,各國各地區資源條件不同,美國經驗并不一定能夠完全照搬。但美國在頁巖氣生產方面的實踐至少能夠說明,制約頁巖氣生產的技術屏障能夠被突破,美國在頁巖氣生產方面的技術創新鼓舞了全球油氣行業工作者。在美國成功規模化開發頁巖氣的巨大示范效應下,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發展頁巖氣產業信心倍增,世界各主要資源國紛紛采取行動,加大了研發和勘探開采力度。
相對于美國來說,中國頁巖氣的勘探和開發等起步較晚。但在頁巖氣儲量方面,中國第一次系統評估得到的資源數據就領先于美國。國土資源部2012年3月1日發布的《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顯示,全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潛力為25.1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這一數字也使中國超過了目前全球第一大頁巖氣生產國美國的儲量。
在國家能源局發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年-2015)》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李克強多次做出批示,要求“加強對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的科技攻關”,“推進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對頁巖氣資源的開發,要盡快制定規劃,首先是搞好資源調查,研究開采技術方法,作全面技術經濟論證。”
沐政策春風,中國頁巖氣開發將進入高速發展期。當務之急,我國應加快發展中國頁巖氣產業,并深化頁巖氣國際合作:第一,國家應制定針對性強的扶植政策,參照國家對煤層氣開發的扶持政策,包括礦權使用、專用設備引進、氣價確定、稅收、利用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調動企業開發頁巖氣積極性。第二,在成熟探區開展頁巖氣開采技術先導試驗。第三,選擇較成熟頁巖區,與國外公司開展技術合作,開展頁巖氣先導試驗,積累頁巖氣優選、評價、試采工藝設計、方案設計、現場實施、技術服務、評估與分析的經驗。最終建立其符合中國頁巖氣藏特點的勘探開發配套技術系列。
許海平:頁巖氣開發
要循序漸進并保持清醒
第一,頁巖氣開發,國際合作勢在必行。美國、加拿大有成熟的商業化運作運作模式和技術,值得中國借鑒和學習。合作是必然的,中美兩國之間合作已經開始,但是實質性的合作也不會太多。比如我國第一輪、第二輪招標都沒有對外國企業開放。但這不意味著它是封閉的,拿到國內頁巖氣區塊資源的國內企業可以進行國際化合作和聯合開發。現在不少公司已經跟美國公司在合作。例如中海油在美國進行頁巖氣的開發,還在休斯敦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基地。殼牌有限公司也于3月20日發布的公告中表示,已經與中國石油集團簽署中國首個頁巖氣產品分成協議,將與中石油共同勘探、開發及生產富順-永川區塊3500平方公里內的頁巖氣。
第二,中國的頁巖氣開發技術基本具備,生產技術也已經掌握。我國目前主要在系統成套技術和一些單項配套技術設備方面存在差距,這可以通過應用實踐來不斷積累經驗。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技術合作或并購的方式快速獲取技術能力。當然,與美國公司合作需要經過技術上的驗證。
第三,周密規劃,要防止冒進。現在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一輪招標,第二輪招標預登記報名摸底工作也已經完成,電力、煤炭國企、民營企業和一些地方能源公司都紛紛投標。由于民營企業的進入,頁巖氣開發將打破行業壟斷,形成一個良好的市場機制。
第四,頁巖氣開發還要保持一份清醒。我們在開發頁巖氣資源時不要再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毛病”,應該及早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和制度,利用最新技術解決我國頁巖氣發展的水資源約束問題。
第五,頁巖氣開發國際合作信息需要及時披露和公開,需要暢通的市場信息渠道。目前許多國際頁巖氣開發公司急于進入中國的頁巖氣開發市場,但苦于對國內頁巖氣政策、市場信息、項目合作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多,渠道不暢通,急需在市場信息獲取、投資方向以及合作渠道等方面得到幫助。
劉滿平:對外合作
要以我為主
我國頁巖氣資源勘探和開發面臨諸多體制性因素,不能照搬美國模式。一是土地擁有權不一樣,頁巖氣礦產開發的權屬劃分也不一樣。我國土地是公有制,土地權與礦業權沒有實現分離,不利于開發商特別是眾多非國有企業獲得頁巖氣資源。二是我國天然氣生產、運輸、銷售還沒有實現垂直分離管理,而且天然氣管道運輸存在較強的壟斷性,對它的監管框架也與美國不一樣。美國從1993年開始采取天然氣生產和運輸兩種業務垂直管理模式,將開發商和運輸商分離成兩個獨立的運營實體,并實施不同的政策進行監管。管道運營商對天然氣供應商實施無歧視準入。政府在監管管輸費的同時,放開天然氣價格,保證天然氣生產商和用戶對管道擁有無歧視準入條件。三是頁巖氣資源勘探和開發面臨的環保壓力比美國大。美國地廣人稀,而我國川、黔、渝等地人口較稠密,地貌高差大,地質災害多發,頁巖氣開發的負面效應明顯。四是美國頁巖氣開發取得成功與美國擁有世界上最開放、競爭度最高的石油市場息息相關,美國本土85%的油氣是由中小公司生產的。而在我國,目前在常規石油天然氣領域資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都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等四大國有企業壟斷,中小企業在油氣上游領域的開發處于極度弱勢地位。這種壟斷性的體制和投資主體的單一化,排斥了其他投資主體的進入,制約了資源開發的市場競爭。
我國頁巖氣開發必須走“以我為主,自主開發為主”的模式,必須研發適合于我國頁巖氣地質特點的勘探開發技術,實現頁巖氣重大裝備的自主生產和制造,制定頁巖氣產業政策,明確行業的準入門檻和標準,才能形成有序競爭的頁巖氣發展格局。
由于我國在頁巖氣資源評價和水平井、壓裂增產開發技術等方面尚未形成核心技術體系,且不掌握頁巖氣開發的成套技術,部分關鍵核心專*技術基本上都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因此尋求與國際石油公司合作,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不斷學習,將是我國頁巖氣開發的必經之路。
宋楓:頁巖氣開發
要考慮環境成本
目前的民用天然氣終端價格在1.3-6元/立方米,大多在2-3元/立方米,進口天然氣到岸價在2元/立方米左右。頁巖氣是否能夠和傳統能源,如常規天然氣競爭,主要取決于其成本是否能夠與常規天然氣相當。而成本的降低是技術進步的結果,美國頁巖氣開發的突破首先來自于技術進步。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找到適合我國地質特點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是我國頁巖氣產業化發展的關鍵。
除生產成本外,開采頁巖氣面臨巨大環境風險,其開發用水量大,污染地下水,這些都意味著可能很高的環境成本。由于環境成本的外部性,不可能依靠企業去主動承擔這些成本,需要政府的環境監管將環境成本內部化。這些問題在中國如何解決,應該未雨綢繆。在大規模開發頁巖氣前,應對環境風險進行評估,建立相應的保護框架,并保證執行力度。
政府在頁巖氣開發的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頁巖氣產業化需要規劃,但不是對生產的規劃,生產行為應該交給對市場更具有敏感性的企業去做。政府可以在兩個方面起到關鍵作用,一是使用政策工具鼓勵技術進步,幫助企業盡快掌握頁巖氣開發的核心技術。二是謹慎評估環境風險,建立環境監管制度,做好頁巖氣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