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頁巖氣開發方面,國土資源部鼓勵民資進入,但從最新透露的數據來看,不出意外的話,“十二五”期間中石油、中石化仍將是絕對的主角。 據《東方早報》11月8日報道,按照頁巖氣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中國的頁巖氣目標產量是65億立方米。11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2012年全球非常規天然氣峰會”上傳出消息,上述產量數字大部分將由中石油、中石化、中聯煤完成。這些企業2015年的產量目標分別是:26億立方米、17億立方米和8億立方米。簡單地靜態估算,僅這三家企業便將占據2015年中國頁巖氣產量的76%。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頁巖氣儲備,頁巖氣被視作中國能源突破的關鍵所在。在此背景下,11月5日,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通知,中央財政將在2012-2015年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0.4元/立方米的補貼,地方適當補貼。這一中央財政補貼力度是之前煤層氣的兩倍。 “短期獲補貼者不會多” 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中國頁巖氣目標產量65億立方米、2020年力爭達到600億-1000億立方米。按這一目標估算,涉及的中央財政補貼金額可能達到上百億元。 雖然涉及的金額巨大,但受到技術投入等多種條件限制,不少機構認為,短期內獲得補貼的機構并不會太多。 行業普遍認為,國內頁巖氣產業總體價格需要5-10年,才能將成品價格降低到國際通用的1.5元/立方米的水平,目前投入頁巖氣開發投資高,風險大,技術要求高,回報不確定。 新華社昨日援引業內人士的話稱,以頁巖氣富集區四川為例,據推算,其境內的頁巖氣成本只有低于每立方米2.3元才具有大規模開采的經濟價值,而目前的開采成本因技術限制超過盈虧平衡點不少。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工程專家組召集人羅平亞院士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將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在頁巖氣科技項目領域投入資金數百億元,以攻克頁巖氣開發的技術難題。 羅平亞透露,從目前的打井情況看,僅有20%的頁巖氣井效果較好。現在投資頁巖氣開發,不可能立即見到效益。 財新網援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油前副總經理胡文瑞的話稱, 中國頁巖氣產業目前已有了0.3億立方米的產量,這部分產量主要是試采產量。 申銀萬國行業研究也認為,“十二五”期間,頁巖氣的開發仍將處在技術儲備和地質勘探階段,短期內,獲得補貼的企業不會多。 探礦權重疊問題 探礦權重疊問題也是一個值得注意問題。 根據現有勘探情況來看,川渝地區頁巖氣資源豐富,水資源充足,可滿足頁巖氣井壓裂施工需要;同時,氣藏深度和開采難度在國內也較低,更具開發潛力與投資價值,有望成為類似美國Barnett頁巖氣區塊的中國頁巖氣示范地區。因此,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油企,都紛紛將中國頁巖氣開發的重點放在川渝地區。 而據新華社報道,即將開標第二輪頁巖氣招標的區塊中只有三塊位于重慶,沒有一塊位于四川和新疆,而根據國土資源部此前發布的數據,這三個省份在國內頁巖氣儲量中排名前三位。其中原因之一是,這些地區的頁巖氣區塊與中石油、中石化控制的常規油氣礦權存在重疊。 對此,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6日在公開采訪中說,國土部最近正研究鼓勵石油公司對于這些重疊區塊加大投入,如果沒有達到頁巖氣招標時規定的每平方米最低3萬元的勘查投入標準,那么“請你退出,重新招標”。(編注:瑞銀證券研報認為,此次補貼政策落實了中央對頁巖氣的礦權管理,如頁巖氣生產企業要獲得補貼,需要提供詳細探勘資料給國家能源局,這是傳統油氣監管尚無法達到的水平。) 胡文瑞有不同看法。據財新網報道,胡文瑞并不看好中國各類小公司可以依靠靈活機制,能在非常規天然氣開發中有所作為,“因為投入資金太大,也不掌握真正實用的開發技術,煤層氣、煤炭、稀土開采就是深刻的教訓。” “把體制問題解決好” 各方眼下都在為中國頁巖氣開發建言獻策。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中國能源與氣候項目主任、資深研究員涂建軍的觀點是,中國如果想快速啟動這一行業的開發,盡快實現用頁巖氣代煤的目標,還是應該把體制問題解決好。 Martec邁哲華(上海)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稱,美國在發展頁巖氣的時候,并沒有類似中國這樣的補貼政策,而是以稅收優惠的形式進行。在美國國內,頁巖氣已掀起了所謂的天然氣革命。 “頁巖氣開發靠補貼是發展不起來的。”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要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才能推動頁巖氣的發展,不僅要開放上游區塊的進入門檻,還應該開放下游的管網建設等一系列配套產業。 陳衛東同時坦言,按目前情況來看,中海油2015年前在國內大規模開發出頁巖氣的可能性較低。 張大偉坦承,他個人認為最大的挑戰來自制度建設問題,即應多個部門統籌協調,有了整體設計才能很好推進,目前缺少統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