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會長王小康最近表示,2012年的主要節能減排目標有望完成,但這與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導致對能源需求有所降低有關,還不能代表節能減排的實質性成效。
推進節能減排面臨復雜困難,但結構性因素是本質性因素。近年來,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行業結構、地區結構等結構性因素并未得到明顯改變,甚至有向不利趨勢發展的可能。在三大產業結構無法短期改變的條件下,要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產業升級來促進工業內部結構的優化,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努力加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規模,推動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包括發展安全高效的核電,積極發展水電,加快頁巖氣等新清潔能源的開發等。
之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曾指出,為完成“十二五”規劃時期的節能減排指標,政府部門將投入2萬多億元,全社會共計將投入超4萬億元,規模前所未有。
政府未來應加強鼓勵性經濟政策的制定,如從價格、稅收、財政支持及一些配套經濟政策方面鼓勵企業節能減排,增加交易的市場潛力和活力。另外,政府還會提高對交易市場的監管力度,以期促進“碳蛋糕”的順利分配。
為了合理規劃4萬億元的“碳蛋糕”,相關部門要從以下幾方面發力:首先應將資金重點投入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企業的關停并轉環節中,并妥善處理好這些企業關停之后的設備、產品、人員的市場分流,對已被該類企業污染的水源、土壤等,也須盡快投入資金治理。
由此可見,我國節能減排目前是以各級政府推進為主導的模式,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要加快推動這種模式向市場力量推進的模式轉變。在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嚴禁污染產業轉入中西部地區的管控上,政府要更“有力”,同時通過將直接補貼轉為間接性政策推動等辦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讓節能減排產業“有利”可圖,推動企業參與其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