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那些購買了空氣凈化器的消費者們著實高興不起來。只因近日多家媒體稱,市面上銷售的標榜“超強凈化”的名牌空氣凈化器產品,其使用效果均與宣傳中的效果相去甚遠。名牌尚且如此,其他品牌的質量就更加令人擔憂了。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造成市場混亂局面的原因就是因為行業規范的不統一,所以需要制定和完善國家相關標準并落實執行,給空氣凈化器市場套上“緊箍咒”,從而保護消費者權益。
霧霾炒熱空氣凈化器市場
今年年初,我國多個城市連日受大范圍霧霾天氣影響,空氣質量呈現重度污染狀態,多地PM2.5指數爆表,約有8億人受到影響。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環境健康的日益重視,空氣凈化類產品持續熱銷,越來越多的廠商看好這一市場,紛紛推出空氣凈化器產品,而空氣凈化功能也成為今年空調新品的一大亮點。
多家家電連鎖賣場以及百貨公司銷售人員表示,空氣凈化器近期銷量明顯增長。不僅是實體店,在淘寶平臺,一款原價1,698元的美的空氣凈化器目前特價798元,一個月內成交超過千筆,另一款2,798元的大金近期也銷售近500件。而在京東商城,調查發現,空氣凈化器產品較一個月前更為豐富,但部分熱門空氣凈化器產品顯示缺貨,或者需要預訂。
有業內人士表示,到2015年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750億元。由此可見,未來中國的空氣凈化器市場潛力巨大。
凈化效果遠不如宣傳效果
空氣凈化器的迅速走紅,與大打“除PM2.5”和“除甲醛”概念不無關系,據了解,空氣凈化器的功能已從過去除煙塵、粉塵和殺菌等賣點,變為是否除甲醛、凈化PM2.5,目前幾乎所有品牌均號稱去除率在99%以上。
26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卻揭開了這種超強凈化功能的“真面目”。據央視報道,亞都、萊克、飛利浦、德龍、夏普等空氣凈化器虛標嚴重,無論是甲醛去除率還是PM2.5的去除率都達不到標注和宣稱的水平。
央視記者隨機選取了市場上5種銷量和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的空氣凈化器,送到上海市環境保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總站進行檢測。測試結果顯示,在標準規定的時間,5臺凈化器中的3臺“PM2.5去除率”的實際檢測結果都比標稱效果低。此外,4臺凈化器的甲醛去除率也遠遠達不到標稱的效能,去除率最低的甚至只有16%。實驗檢測無情地表明,廠商是在忽悠消費者。
行業亟需出臺規范標準
據悉,空氣凈化產品實行的標準很不統一,有的執行企業自己的標準,有的則執行國家推薦的標準。
據專家介紹,執行的標準不同就意味著檢測的條件不同,而在不同條件下,即使是同一臺空氣凈化器所得出的凈化效能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雖然都聲稱經過檢測具有百分之九十幾的凈化效能,而因為檢測標準和方法不同,產品的真正凈化能力可能存在差別。而之所以會出現空氣凈化器市場存在過度宣傳和混淆概念等多種亂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針對空氣凈化器產品,沒有一個統一的強制性的國家標準。
缺乏統一標準帶來的后果也顯而易見,一方面對于消費者比較和判別空氣凈化器產品的好壞帶來了不便,另外對于執法部門判斷凈化器產品的質量優劣也造成了困難。雖然按照國家推薦標準檢測,可以證明部分凈化器產品達不到其宣稱的凈化效果,但是由于針對凈化器凈化效果主要指標的國家標準不統一也不具有強制性,因此很難判定這些凈化器產品不合格。
因此,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相關部門需進一步完善國家標準并落實執行,加強行業的規范和自律以及市場監管力度,為消費者權益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