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遠不到環保人士慶功狂歡的時候。因為據美國國家海洋和氣候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比300百萬年以前還要高。然而這個“壞”消息顯然沒有影響環保人士的興致,西班牙巴塞羅那的第十屆全球碳博覽會5月底仍然如期召開,組織者還承諾要為十周年紀念舉辦一個盛大的慶祝活動。
殼牌(Shell)和挪威國油(Statoil)等對北極油氣開發虎視眈眈的大型油企肯定會出動人馬,到展會上四處打聽碳排放的交易價格,好計算將來的開發成本。這些人一搜集完情報就胃口大開,跟著狂歡的人群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乍一聽覺得不合理:石油公司干嘛摻和環保盛事?不過轉念一想,你會發現這很正常,如果減排不理想,石油公司和參與石油貿易的金融大鱷就可以大顯身手。而實際上,他們一直在用各種巧妙的手段唱衰減排,然后宣稱自己才是解決氣候問題的救星。
歐盟碳交易機制就是最好的例證。這項機制并沒有起到減緩氣候變化的作用,但卻讓“溫室氣體可供交易”這個理念深入人心。不少人因為倒賣排放權發了家,因此這些人希望拯救聯合國的減排機制就不足為奇了。
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堅持認為,歐盟氣候政策必須將碳交易機制作為核心。此外,該組織還不遺余力地鼓吹建立全球性排放權交易機制,讓這項建議最終能夠成為全球氣候談判的成果。
然而IETA的成員單位包括投行高盛、大摩和殼牌、英國石油(BP)、道達爾等石油公司。筆者依稀記得正是前兩家企業推波助瀾,最終誘發了全球金融危機,而后面三個石油大佬則是碳排大戶。試想一下,這些公司真的有心制定出“公平公正”的氣候政策嗎?
不巧的是,他們真的有心!例如歐盟碳交易機制的原型就是BP設計的。BP前董事長皮特·蘇瑟蘭還在任上的時候,被歐盟委員會聘任為能源和氣候變化事務的顧問,專門就如何設計歐盟碳交易機制出謀劃策。
巴塞羅馬全球碳博覽會議程中安排了一場名為“從神話中取經”的講座。這里所謂的神話指的是排放權交易和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
但筆者認為,這簡直就是個鬧劇。
歐盟氣候政策最不合理的地方就在于太依賴碳補償。根據歐盟的苛刻機制,歐盟境內的發電廠想怎么排放就怎么排放,只要向窮國的環境友好型項目支付一筆資金,排放污染的責任就可以一筆勾銷。這就好比你送份豪禮給別人,讓別人代替你戒煙,而你繼續享受吸煙的樂趣。
實際上,歐盟碳交易體系中將近一半的交易是通過碳補償完成的。歐盟委員會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以碳補償完成的交易量還在增加。2012年,碳補償占到碳交易機制企業減排承諾總量的1/3,而2011年這個比例僅為13%。
對接受補償的項目只要求環保,并不設其他門檻。2012年,包括歐盟國家和日本、南非等國的代表組成的監督清潔發展機制的高級別工作小組發布了一份評估報告,報告警告說,清潔發展機制有可能導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出現凈增長,因為該機制實際上是在鼓勵發展火電,尤其是在中國和印度,結果只能是背離節能減排的初衷。
據悉,歐洲議會將在幾周之內決定是否干預碳交易市場,通過“折量拍賣”的救市計劃。筆者建議,歐洲議會最好否決這項計劃。救市反而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拯救地球需要的不是“狡猾”的市場機制,而是美國人所謂的“大政府”。因此,當務之急是重新設計方案,徹底放棄BP的那套理念。
讓人欣慰的是,已經有部分歐盟國家轉變思路,開始探索其他的減排途徑。例如德國宣布要用10年功夫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從目前的6%提高到25%,并且該國已經通過相關法律,確保可再生能源所發的電能優先上網。地方電力部門終于能夠擺脫對大型油企的依賴。
上述突破證明,歐盟不向世界其他地區轉移排放也能夠達成減排目標,換句話說,碳交易機制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如果歐盟在碳交易機制上繼續糾結,那么減排不會有太大進展。從中受益的只會是高盛和BP,而氣候變暖仍會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