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11月8日發表該學會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埃麗卡·唐斯撰寫的文章,題為《美國頁巖能源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摘要如下:
美國頁巖能源革命使得美國2009年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到2020年左右,美國可能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中國已經感受到這場革命的反響。美國能源格局將發生巨變,到2020年美國將從天然氣凈進口國有望變成天然氣凈出口國,它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估計到2019年將從2005年的60%降低到34%,這也開始改變中國的能源格局。下面討論一下美國頁巖天然氣和頁巖石油生產驟增開始改變中國能源格局的另外幾種方式。
1、中國極大關注美國的頁巖革命能否輸出到中國。
從理論上說,中國頁巖資源相當豐富。據美國能源信息局稱,中國技術上可開采的頁巖天然氣資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比美國多近50%),而其技術上可開采的頁巖石油資源為世界第三(排在俄羅斯和美國之后)。再者,中國有三大盆地似乎含有海相頁巖,與美國的一樣,比非海相頁巖更容易壓裂開采。
然而,中國頁巖資源的迅速開發面臨好幾個顯而易見的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是中國石油行業的結構。美國的頁巖革命是一大批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小型獨立經營者掀起的。
2、為中國國有石油公司獲得國外的上游(勘探和生產)資產創造了更多機會。
十年前,中國石油高管認為國際并購形勢十分黯淡。他們參與跨境并購相對較晚,感到沒有優勢。在他們看來,最好的資產掌握在外國政府手中,它們不允許外國資本或國際石油大公司插手染指。結果,留給他們的是高風險國家的高品質資產或低風險國家的低品質資產。
今天,中國石油高管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原因有二。第一,美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繁榮為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在美投資提供了機會。自2010年以來,中國國有石油公司花費了100多億美元購買美國的上游資產,其中大部分投在了非傳統項目上。這些投資幫助北美成為中國國有石油公司進行國際并購的重要地理焦點。據《華爾街日報》最近一篇文章說,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國有石油公司購買北美資產的費用超過了世界其他任何地區。
第二,隨著美國石油公司出售在國外的資產以籌措資金投資美國的頁巖能源開發,第三國將有更多資產可供中國購買。最近的一例是美國康菲石油公司賣掉了在開發哈薩克斯坦卡沙甘油田的聯營企業中所占的股份,現在這個油田在中國石油公司手中。再者,由于美國和其他石油公司越來越多集中精力投資美國上流資產,它們可能不會參與海外資產競爭。
3、中國國有石油公司擴大在伊朗業務的機會受到限制。
美國頁巖能源革命的一大地緣政治利益是,這使得中國國有石油公司有強大的誘因抑制與伊朗的生意。這在中國石油公司謀求控股美國能源公司的情況下尤為如此,比如中海油最近購買了尼克森能源公司的墨西哥灣子公司。這是因為會造成外國控制美國企業的并購計劃要接受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的審核,該機構審查投資計劃是否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風險。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幾乎肯定會問到購入公司在伊朗業務活動的性質,而且可能根據減少其在伊朗業務的計劃來批準其在美國的并購方案。在提出購買尼克森公司時,中海油基本上已經從伊朗抽身而出,這可能使得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決定向中海油和尼克森公司開綠燈。總之,中國石油公司在美國投資越多,美國對其在伊朗業務的影響力就越大。
4、這讓中國在與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談判中有更大優勢。
美國頁巖能源革命對俄羅斯來說是個壞消息。不僅其最大的客戶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增長緩慢,而且歐洲現在有了取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的選擇,即原本打算供應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結果,天然氣需求大增的中國,對俄羅斯來說越來越成為未來需求的保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與俄羅斯一直在就興建跨境天然氣管道進行談判,但是多年來在價格問題上陷入僵局。中國可能接受或放棄這個天然氣管道方案(因為有替代性供應,主要是進口液化天然氣。
這在中國引起了議論:如果美國從波斯灣進口石油減少或根本不進口石油,而中國大量進口石油,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中國在確保波斯灣石油暢通無阻方面將發揮什么作用。這種討論源自一些預測,比如國際能源署的《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中的預測。據預測,到2035年,美國將從中東每天進口10萬桶石油,而中國每天將進口670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