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布將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第二次“雙反”調查,并將調查范圍擴大至全產業鏈。對此,多位接受采訪的國內光伏企業高管一致認為:“僅丟掉美國市場還不是問題,只怕歐盟會再跟進。另外都這樣死纏爛打得到好處,其他國家很有可能跟著圍堵中國的光伏產品,這頭帶得太壞!”果不其然,剛剛過去一個月的時間,澳大利亞、日本將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的消息不脛而走。
澳大利亞企業
已遞交“雙反”申請
美國“雙反”的始作俑者是德國光伏巨頭SolarWorld在美國的分公司,澳大利亞的情況也許和美國類似。
據可靠消息,近日已有數家澳大利亞光伏企業向該國商務部門遞交了報告,要求對原產于中國大陸的光伏產品展開“雙反”調查。
雖然澳大利亞光伏行業協會主席約翰˙格蘭姆斯去年年底對外宣稱,該國對進口的光伏產品從來不設置關稅等壁壘,但一般來說,只要有代表性的企業發起申請,相關部門都需要受理并發起調查。
“澳大利亞本土光伏制造企業寥寥可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告訴記者,“美國‘雙反’的始作俑者是德國光伏巨頭SolarWorld在美國的分公司,澳大利亞的情況也許和美國類似。”
據了解,澳大利亞80%以上的國土光照強度超過2000千瓦/平方米/小時,擁有世界第一的光照資源,在系統成本相同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光伏發電的成本幾乎只有德國光伏發電成本的一半。
“盡管2013年澳大利亞光伏新增裝機量僅有0.7GW左右,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加上穩定的政府扶持政策,令澳大利亞光伏應用市場的前景極其廣闊,英利等國內企業就正在大力擴展其在該國的市場份額。”君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澳大利亞的本土產能根本無法滿足當地發展光伏產業的需求,因此從產業層面看來,‘雙反’實施的可能性很小。”張為表示,“但從政治體制來看,畢竟澳大利亞和美國、歐洲‘穿的是一條褲子’,既然死纏爛打能得到些好處,也不排除其參與圍堵中國光伏產品的可能性。”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已經就澳大利亞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一事召開了預警提示會議,組織企業對可能發生的調查進行抗辯。至于澳大利亞商務部門最終是否會立案,這個月底我們應該就能知道結果。”張為說。
日本“雙反”難獲本土企業支持
“雙反”有悖于日本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目標。
與澳大利亞的情況不同,日本將對我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的消息的可靠性尚未得到證實。
據市場機構Solarbuzz預計,2014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組件出貨量將達到近49GW。業內認為,2013年全球太陽能光伏安裝量為39GW,2014年的10GW增量將主要來源于日本和中國等新興市場。“日本已經是我國光伏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又是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增量的重要來源。”張為強調,“一旦日本對中國實施‘雙反’,國內光伏企業將受到極大影響。”
日本光伏市場難進是眾所周知的。為了拓展日本市場,天合光能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日本分公司,英利的日本分公司在2012年成立,晶科的光伏電池組件去年年底通過了日本JPEC認證,昱輝則是在上個月宣布與日本企業合資建廠。難道這么多努力就要隨著“雙反”而付之東流?
經過多方調查,記者綜合各方面意見來看,業內主流觀點認為日本實施“雙反”的可能性很小。
首先,日本光伏市場2013年需求量約為7GW,而其國內僅能供應2GW。上個月日本又下調了光伏上網電價補貼,“雙反”必將對日本光伏市場帶來巨大沖擊,有悖于日本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目標。其次,實施“雙反”原則上需要得到國內50%以上產能的支持。而擁有1.6GW產能的夏普已將大量生產外包給中國企業;擁有1.2GW產能的京瓷位于天津的工廠正馬力全開;收購了三洋光伏、擁有1GW產能的松下在中國還有其他一系列的業務。所以說,占據了日本絕大部分產能的這三家企業都不太可能提起或者同意對中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最后,從大環境來看,日本對華外交正努力做出緩和的姿態,短期內應該不會讓“雙反”影響兩國關系。
盡管日本對華光伏“雙反”對本國產業有百害而無一利,但還是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此事可能會發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就表示,光伏產業是中國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此前的美國、歐盟對中國實施“雙反”的邏輯一樣,日本同樣要遏制中國新興產業的發展,搶占能源新技術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