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為人類帶來了方便和舒適的生活,例如汽車和飛機帶來交通上的方便,電視機和收音機帶來繽紛的娛樂,空調和冰箱帶來更舒適的生活。然而,各種機器的運行都需要消耗能源。當國家走向城市化和工業化,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大量的汽車、復雜的城市建設以及燈光、空調的過度使用,都對能源帶來極大的需求。
請大家一起做這樣一道題:
我國曾經執行過“夏時制”,目的是通過改變作息時間節約能源。
1、每個家庭每天晚上提早一個小時休息,我國一年可減少多少電能的消耗?
2、如果是燒煤發電,一年可少消耗多少噸煤?(我國人口按13億計算,假設每個家庭平均人口為5個人,晚上每個家庭平均用于照明的電功率為100W,煤燃燒值為3×107J/kg,發電效率為20% )
【解】
1、我國擁有家庭個數
每天可節約電能:
E=Pt= 2.6×108×100×10-3×1 kW·h
= 2.6×107 kW·h
一年有365天總共可節約電能:
365×2.6×107 kW·h = 9.49×109 kW·h
≈ 3.4×1016 J
2、這些電所需煤的質量
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也是一個能源缺乏的國家,節能對我國的意義特別重大。如何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是全球各地正謀求解決的急切問題。處于城市化和工業化皆高速發展、生活質量急速上升中的我國,對能源需求只會有增無減。或者今天應大家該也從個人角度,從一個家庭,從一個集體,一個國家出發保持環保、減少浪費,減少對能源的消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即便完成,也是極其困難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的任務會更重。所以,“十二五”及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各級政府都應該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使這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否則,到“十二五”期末考核前,即便再來一次暴風驟雨式的限產、限電,恐怕也難以實現“十二五”的目標了,所以節能減排工作需要建立“細水長流”的長效機制。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這樣的挑戰無疑是巨大的。在這里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在于,完成階段性目標,著眼于長遠,兌現我國政府做出的節能減排承諾。
在節能減排問題上,很多專家表示,行政手段的作用不可忽視,市場手段更應該鼓勵;制度太軟不行,問責無力也不行。作為節能減排的主體——企業,應重視節能減排,不僅是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應該承擔的義務。但有時候,這種義務光靠政府行政命令不行,還必須依靠合適的激勵機制,如通過環保、土地、金融與財稅等多方面的政策手段,引導企業節能減排;建立排放交易等制度,以最大限度降低節能減排的經濟和環境成本。在這里,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就是要助推行政手段與市場手段的結合。
節能減排是全民性的事業,而不只是政府與企業的事情。我國的能源消費是個大問題,包括未來國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將關乎節能減排的成敗。因此,只有政府、全社會民眾(包括民間機構)以及企業的節能減排系統完整地建立起來,在這里,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此外,電解鋁、鐵合金等高耗能企業的用電曾經享有一定幅度的價格優惠。雖然目前大部分省市的企業取消“優惠電價“。但為防止出現“反彈”,有專家建議,國家可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跟蹤督察,并著手建立和完善長效監管機制。在這里,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包括建立和完善長效監管機制。
由此可見,我國要想從根本上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需盡快建立一個長效的考核機制,而不是短期的突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充分認識到節能減排工作對于我國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實現發展觀念上的根本轉變,大力支持企業圍繞節能減排加快技術改造,積極完善促進落后產能退出的政策措施,只有通過這樣優勝劣汰的市場引導,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才會取得根本上的成功,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轉變。